不松懈的话,就立刻撤军,不能强攻,如今既然偷袭无望,那就要把这万余骑兵安全地带回去,不能出现损失。
只是在与徐庶商议的时候,遭到了徐庶的反对,徐庶给出的理由是,天庸关看似防备森严,但其实漏洞百出。
如果蜀军早就已经知晓了他们的行动,那肯定会紧闭关门,加强防备,哪里还会关门大开啊。
他们之所以如此紧张,甚至禁止老百姓通关,就是因为关内兵力不足,担心老百姓过关之时,窥破了关内的虚实,这才临时封闭了关隘。
换句话来说,他们的赌博成功了一半,那就是天庸关内的蜀军兵力不多,前所未有的空虚,有机会突袭关隘。
只是蜀军这般防备之下,想要偷袭,就不那么容易了,毕竟连靠近关门都不行,自然也无法制造混乱乃至抢关。
强攻那是下下策,虽然天庸关兵力空虚,可到底是一夫当关万夫莫摧的险要关隘,只需要少量兵力就足以挡住数万大军。
更何况赵云所部全部都是骑兵,本就不擅长攻城,又是长途奔袭、轻装而来,没有携带任何攻城器械,连一架云梯都没有,总不能用血肉之躯去强攻吧,估计把万余骑兵全部折进去,也攻不下天庸关。
可若是就此撤兵,徐庶又有些心有不甘,难得遇到天庸关兵力空虚的情况,若是错过这次机会,日后将会付出更多的时间、更大的伤亡才有可能攻克天庸关。
就因为这个原因,赵云所部一直躲藏在山谷中,每日远远地哨探天庸关的情况,苦思破关之策,却是一筹莫展。
在天庸关外苦等了三日,随军携带的干粮都被消耗大半,若是再不撤军,部队就要陷入缺粮的困境之中,依旧没有想出一个好办法的徐庶,不得不准备撤军了。
就在赵云、徐庶准备撤军之际,哨探的斥候带来了一个新的消息,从平山县、益石县的方向来了一群残兵,人数足足有上千人。
听到这个消息,徐庶眼睛都亮了,以他的智慧当然能够想到,这正是杨业、杨延昭所部成功收复了平山县和益石县,两县的守军大败,只逃出了这么点残兵败将。
愁眉不展的徐庶立刻想出了一计,赶紧与赵云商议,让廖化统率1000骑兵,绕了一个大圈子,绕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