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哪?”
“老家。”
“回去看场地?”
“……差不多,但我觉得老家不合适。正想问问你有没有别的建议你就打电话来了。”
他啜了一声笑,和那边的人打了个招呼,可能挪了个位置和我说话。
“那看来我们还挺有默契。”
我被他这话说的神采飞扬,好像刚刚心里的迷茫消失了一大半,声音也十分轻快,把手机换了个手拿,一只脚搭在院中的花池上,一句“那是当然”后,我便把话题转到正轨上:“王浩,我们最近的销量你清不清楚?”
“嗯。知道。”
“现在面临的问题就是供货量不足,供不应求了。这是之前没想到的。”
“那你是怎么想的?”
“嗯~~”我望着远方的山,又望着近处的田土,思绪一点一点儿变得深了起来,我于是怎么想就怎么和他说:“这些问题虽然之前我们没想到,但既然是做生意,迟早会面临一些一开始想不到的问题吧?
那就面对它。
我知道现在重新找一个规模大一点的地,加上人工以及各项开销会投入很大。但总不能把这条链断掉。除了那两个卖点是每个月结工资以外,其他卖点都是每天进来的现钱。有多少老板睁大了眼也不一定有赚现钱的机会?
我想把握住。
场地可以适当大一点,这样方便以后拓展。相当于这就是一笔固定的钱,而且是投入最大的部分。开始我们可以在人工上做功夫,人工可以一点一点加,不用一开始就很多,让手里的资金流动起来啥都好说。你觉得呢?”
“想法没问题。场地就是一笔固定的开销。既然要搞就要做好预备选项,只要销售量没问题,生产链就一定跟得上。稍微紧俏一点。”
“你不觉得我心急?”我冷不丁的问。
毕竟我们才刚开始没多久。有这样的成效完全取决于后来增加的那些卖点。贵阳虽不大,和其他城市比起来常住人口也少。但大体都是以我们本地人为主,而这种东西又深受本地人喜欢。
所以销售这一块真的让人很惊喜、意外。
“说你心急你就不干了吗?”他反问。
我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