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氛剑拔弩张。卫渊的这声怒吼,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激起千层浪。
众太学生窃窃私语,他们大多出身名门望族,自幼饱读诗书,对国家大事并非一无所知。卫渊直言不讳地指出朝堂弊病,这番大胆言论在他们心中激起了阵阵涟漪。一些人看向卫渊的目光中,已带了几分敬佩和赞赏。
“世子爷好气魄!”有人低声赞叹道,“敢于直言进谏,不愧是卫国公之后!”
“是啊,我等读书人,当以天下为己任,岂能坐视朝纲败坏?”附和之声此起彼伏,更有甚者,看向王御史的眼神已带了几分质疑和不满。
王御史眼见局势对自己不利,心中暗叫不好。他深知这些太学生虽然年轻,但一个个都是心高气傲之辈,极易被人煽动。若是任由卫渊继续说下去,恐怕今日之事难以收场。
想到此处,王御史眼珠一转,计上心来。他猛地一挥衣袖,指着卫渊,声色俱厉地喝道:“世子殿下口口声声说要为国为民,可是你可曾想过,你今日之言,会给朝廷带来多大的动荡?会给边关将士带来多大的压力?!”
他这番话,看似是在斥责卫渊,实则是在偷换概念,将矛头指向了“动荡”和“压力”这两个敏感词。
果不其然,王御史话音刚落,便有太学生面露担忧之色。
“是啊,如今边关战事正酣,若是朝中再起波澜,岂不是让敌人有机可乘?”
“世子殿下年少气盛,有些事情,还是应该三思而后行啊!”
王御史见自己的计策奏效,心中暗喜,连忙趁热打铁,继续说道:“诸位都是我朝未来的栋梁之才,老夫今日便要问问你们,是支持世子殿下这种不顾大局,一味指责朝廷的做法,还是支持朝廷,支持皇上,支持我们浴血奋战的将士?!”
他这番话,可谓是诛心之言,直接将卫渊放在了国家和百姓的对立面。不少太学生面面相觑,眼神中充满了犹豫和挣扎。
卫渊看着眼前这一幕,嘴角却勾起一抹冷笑。他知道,真正的较量,现在才刚刚开始……
卫渊嘴角的笑意更浓,他朗声道:“王大人此言差矣!我大魏立国数百年,如今边关吃紧,难道是将士们不够英勇吗?是将士们贪生怕死吗?非也!究其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