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劝诸方改旧观
卫渊面对周名人的讥讽,不怒反笑:“周名人说笑了,本世子今日前来,是为江南学子计,为大魏未来计。”他侧身让开道路,做了个“请”的手势,“周名人既已办完事,不如先行一步,卫渊随后便至。” 周名人冷哼一声,拂袖而去。
衙门内,钱学政正襟危坐,脸色沉凝。
见到卫渊,他只是淡淡地点了点头:“世子今日前来,所为何事?”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令人窒息的压抑感,衙门内寂静无声,只有卫渊稳健的脚步声回荡在空旷的大堂里。
他拱手行礼,开门见山道:“钱大人,卫渊今日前来,是为了书院改革之事。”
钱学政面无表情,语气冷淡:“此事老夫已有耳闻,世子年少轻狂,行事鲁莽,可知这书院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 他顿了顿,眼神锐利地盯着卫渊,“世子可曾想过,一旦改革失败,后果将不堪设想!”
卫渊深吸一口气,顶着巨大的压力,不卑不亢地答道:“大人所言极是,卫渊岂会不知其中利害?正因如此,卫渊才更要推行改革。如今我大魏积贫积弱,外有强敌环伺,内有世家掣肘,若不思变图强,恐有亡国之危!”
他顿了顿,语气更加坚定:“卫渊所推行的改革,并非一时兴起,而是深思熟虑后的结果。卫渊欲将算学、地理、格物等实用之学引入书院,培养真正能够经世致用的人才,而非只会吟诗作对的酸腐书生!”
卫渊从容不迫地阐述着现代教育理念,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实践能力,到国家长远发展的战略意义,他侃侃而谈,旁征博引,展现出远超这个时代的见识和格局。
钱学政原本冷漠的眼神逐渐有了变化,一丝思索之色在他眼中闪过。
卫渊从袖中取出一叠图纸,铺在钱学政面前:“大人请看,这是卫渊根据西方传来的技术改良后的织布机图纸,只需稍加改进,便可大大提高织布效率……” 他滔滔不绝地讲解着图纸上的细节,钱学政的眼神也越来越亮。
良久,钱学政缓缓开口道:“世子之才,老夫今日算是见识了……”他拿起图纸,仔细端详着,“只是……” 他抬起头,目光复杂地望着卫渊,“此事牵扯甚广,老夫也无法一人做主。明日,老夫会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