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并没有直接反驳,而是微微一笑,说道:“诸位夫子不必动怒,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不如随我去看看其他学子在新学下的学习情况,如何?”
此言一出,原本喧闹的大厅瞬间安静下来,众夫子面面相觑,似乎没想到卫渊会如此回应。
孔夫子冷哼一声:“去看?去看你如何蛊惑人心吗?”
“孔夫子言重了,”卫渊依旧保持着温和的笑容,“只是想让诸位亲眼见证新学的成果,也好让大家安心。”
在卫渊的坚持下,众夫子半信半疑地跟着他来到一间普通的教室。
教室里,学生们正分成小组,热烈地讨论着《诗经》。
他们不再死记硬背,而是各抒己见,从不同的角度解读诗句的含义。
看到这一幕,一些老夫子脸上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他们从未见过学生们如此积极主动地学习,课堂气氛也与以往的死气沉沉截然不同。
孔夫子脸色铁青,一言不发地盯着学生们,似乎想找出什么破绽。
卫渊走到一个正在讨论的小组旁边,和蔼地问道:“你们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学生们毫不怯场,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他们的眼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芒,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
孔夫子看着眼前的一切,心中五味杂陈。
他原本以为新学只是哗众取宠,却没想到竟真的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他张了张嘴,想说些什么,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卫渊转向孔夫子,轻声道:“孔夫子,您觉得呢?”
孔夫子脸色阴晴不定,半晌才挤出一句话:“这……”
孟姑娘轻轻拉了拉卫渊的衣袖,美眸中流露出担忧:“世子,孔夫子德高望重,不如……”卫渊给了她一个安心的眼神,转向孔夫子,语气依旧平和:“孔夫子,改革并非全然摒弃传统,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就好比这棵老树,”卫渊指着庭院中一棵枝繁叶茂的古树,“修剪掉枯枝败叶,才能焕发新的生机。”
孔夫子顺着卫渊的目光看去,那棵古树经历了风雨的洗礼,依然挺拔,只是部分枝叶已经枯黄。
他心中一动,卫渊的话如同醍醐灌顶,让他开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