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多的时间,监察司已经发展的相当不错了,整个机构有着专门的流程,可以尽快培养相关情报人员,这些人也有着不同的层级。
最外围的那种,平日里就是普通老百姓,谁也想不到这么一个不起眼的人,会是监察司的眼线。
每天都有大量的情报被汇总上来,监察司的每一级官员都会筛选出去那些没什么用的情报,将有用的继续上报。
最后有用的情报就会被送到江知恩这里,距离京城较远的地方,情报相对就慢,除非是需要加急的情报,会以最快的速度送达。
江知恩每天都会将情报送到皇宫内,南乔所处理的奏折里,就有一部分和情报相关联的事情。
有些事情,奏折里用的春秋笔法,但情报搭配着情报去看,就能看出很多问题来了。
南乔将满桓的奏折扔在了桌子上,心里很是无奈,太祖的压力给到了京官头上,不在京城的那些官员,就算听说了什么,也不会觉得害怕。
就拿满桓麾下的边军来说,应该算是大夏朝最能打的一支军队了,依靠着关隘,完全可以轻松防御住草原异民族的进攻。
可满桓的奏折里说的就跟活不起了一样,各种要军饷物资、武器装备,大有‘陛下不给,边关不保’的架势。
边军的待遇是最好的,尽管也不能做到满额军饷发放,相比其他地方,已经相当不错了。
满桓就在边关大肆宣扬,说边军的待遇比其他地方好,都是他的功劳,要不是他,边军的将士们可没这种待遇。
要说满桓有野心造反,倒也不是。
满桓的想法就是当个土皇帝,用京城送来的军饷物资来给自己刷名声和人望,让边关的将士们只知道他,不需要知道皇帝。
满桓的家人都在京城住着呢,他不造反,朝廷也不会拿满家人怎么样,只能听之任之。
满桓掌握着军权,又是那么一副态度,京城也没办法。
现在难题落在南乔的头上了,要么像以前那样,养着满桓和边军,还落不下一声好,要么就得想办法收拾了这个祸害。
南乔想了想,暂时还不行,两害相权取其轻,相比草原异民族,满桓的危害要小得多。
有满桓在边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