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海军沉稳的声音回荡在会议室:“各位专家,我们今天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找到一个能够融合双方技术标准的最佳方案!”
然而,研讨会的气氛却远不如潘海军预想的顺利。
双方技术人员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国际企业代表,一位名叫约翰逊的金发碧眼工程师,语气强硬:“我们的技术标准是经过多年实践检验的,是最成熟、最可靠的,你们必须完全按照我们的标准进行改造!”
一位当地技术骨干,戴着厚厚眼镜的王工,也不甘示弱:“我们的技术体系也运行多年,完全符合国家标准,而且更适应本地环境!凭什么要全盘接受你们的标准?”
双方你一言我一语,互不相让,会议室里的气氛越来越紧张,像是即将爆发的火药桶。
潘海军和赵副市长努力从中斡旋,却收效甚微。
胡企业家在一旁急得团团转,不停地擦拭着额头的汗珠。
古丽大妈则焦急地望着潘海军,仿佛在祈祷他能创造奇迹。
李秀梅一直静静地坐在会议室的角落,仔细倾听着双方的争论。
突然,她灵光一闪,想到了自己在医院工作时,曾经参与过一项医疗设备国际标准融合的项目。
她轻轻地走到潘海军身边,低声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他。
潘海军眼睛一亮,立刻重新组织会议:“各位,我夫人李医生,她刚刚提出了一个非常有建设性的方案……”
李秀梅的方案,并非完全照搬任何一方的标准,而是取长补短,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融合性的技术标准。
这个方案既保留了国际标准的先进性,又结合了当地技术的特点,巧妙地解决了双方之间的分歧。
约翰逊和王工仔细研究了李秀梅的方案,脸上都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约翰逊率先打破了沉默:“这是一个绝妙的主意!它完美地结合了双方标准的优点。”王工也激动地表示:“这个方案确实很好!既能保证产品质量,又能降低改造升级的成本!”
会场的气氛瞬间转变,原本剑拔弩张的双方,开始就李秀梅的方案展开热烈的讨论,并很快达成了共识。
潘海军看着李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