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边的大夏王朝关系处得不算差,两朝之间没有纷争,也没有战事。所以,大匈王朝对于向大夏王朝倒腾几匹战马的事,常常是收了银子后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假装没看见。
道理很简单,说出来也算是豪横!他们的大草原上,一直源源不断地孕育着一批又一批地战马,实在是他们自己用不完啊!
要不然,也不会将两匹上等的乌珠穆沁马扔在一座小小的烽燧里,成天干些拉物驮货的力气活儿
而大越王朝,跟大夏王朝的关系同样也不僵。于是,大越这边一合计,既然不能直接从大匈那边买到,那就干脆曲线买马,神不知鬼不觉地,每年从大夏那边再转手买上一些!
再加上,如今两朝常年交战,一场胜仗打下来,总还能俘获一点战马
一来二去,大越边军里面,日积月累,又自己省吃俭用之下,便也有了这批乌珠穆沁马。
而这些马儿得来不易,都是大越这边积攒了许久的家底子,一个个的,都是些宝贝疙瘩。
许青白规定所有马匹,遵循“寸草三刀、把草把料”“少量多添”“粗细结合”的原则喂养。
一匹马每天七斤草、五斤料,分四次投喂,无论是投喂的总量还是次数,一点多不得,也一点少不得。
除此之外,他还要求每名骑卒都要各自认养一匹战匹,平时要与马儿朝夕相处,替马儿扣蹄、梳鬓、洗刷,与马儿建立良好的关系,以增进彼此熟悉。
马通人性,只有这样,骑卒才能更好地驾驭马匹,马才能更好地领会骑卒的意图,执行后者的指令。等到日后上了战场,两者才能真正做到心意相通,人马合一。
其次,是针对骑兵营的装备。
许青白将骑兵大队打造成了一支重甲骑兵。
骑卒战马皆披甲,骑卒执制式马刀,背弓,配羽十二枝。
每骑马鞍左右,另各带三柄短枪。
最后,是针对骑兵训练。
这个是许青白整备的重头戏
如今战马是清一色的草原乌珠穆沁马,骑卒也是从边军骑兵营里精挑细选出来的悍卒,人和马都是最好的了,战斗力能不能出来就要看军事训练如何了。
为此,许青白将骑兵和步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