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唐辽阔的疆域内,锦衣卫的声名传遍每一个角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作为直属于天子的精锐亲军,他们腰悬圣赐令牌,手握先斩后奏的特权,在朝堂与民间往来行事,那行事风格可谓是雷厉风行。
平日里,他们行走于市井街巷,也会深入民间,一旦听闻百姓遭受不公,便会挺身而出,为百姓们主持公道。
他们惩治过横行乡里的恶霸,也对那些鱼肉百姓的官员出手,将那些贪官污吏绳之以法,让百姓们拍手称快。
可随着一场场反腐风暴掀起,一位位官员接连落马,朝堂上下震动。
锦衣卫在查办案件时,手段凌厉,审讯过程更是毫不留情。
那些残酷的刑罚、冷峻的面庞,都被添油加醋地在民间传开。
尽管百姓们心里清楚,锦衣卫对待他们这些普通老百姓向来是和颜悦色,从不会刻意为难,他们的目标始终是那些贪赃枉法的污吏。
但这些传闻还是让百姓们哪怕知道自己不会被针对,也还是会打心底里对锦衣卫感到害怕。
这份凶名究竟到了何种夸张的地步呢?
在民间的大街小巷,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哪怕是在深夜哭闹不止、怎么哄都不停的孩童,只要大人在其耳边低声吓唬一句“不听话就会有锦衣卫把你抓到诏狱里去”,孩子便能瞬间止住哭声,小身子还会因为害怕而微微颤抖。
这样的传言,使得锦衣卫的形象在百姓心中愈发可怖,令人胆寒。
但在太原这片土地上,却是另一番景象。
走进太原的每一个村落,踏入每一条街道,推开任意一户人家的门,你都会发现,在堂屋那显眼的位置,至少都摆放着一块受着香火的牌位,上面工工整整地镌刻着三个大字:锦衣卫!
对于太原百姓而言,锦衣卫有着无可替代的特殊意义。
上至白发苍苍、满脸皱纹的老人,下至刚学会走路、牙牙学语的孩童,每一个人都对锦衣卫满怀感恩之情。
小孩子只有在睡前,听到锦衣卫三个字,才会安心睡去。
从乾武二年起,锦衣卫在太原百姓心中,便成了救星般的存在,是他们给予了太原百姓新的希望,让太原重新焕发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