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考生之间的差距,就像是鸿沟一样,清晰地显现出来。
并不是满腹经纶就能平步青云,尤其是在大秦这相对公平的官场环境下,更需要的是胆识,是应变,是那种“揣摩上意”的本事。
“唉,可惜了”一个老学究看着一份文采斐然,却空空如也的试卷,惋惜地摇了摇头,“这考生,才华是有的,可惜少了点‘灵气’”
“是啊,这官场可不是光靠读书就能混得开的。”另一个官员深有同感地点了点头,“还得有‘眼力劲儿’。”
嬴启自然不需要那些只会“吟诗作对”的“花瓶”,他要的是能做事,敢做事,会做事的“实干家”。
所以,才出了这么一道看似“送命”,实则“筛选”的题目。
胆子小的,直接吓破了胆,哪还敢提笔?
能力不足的,搜肠刮肚也写不出个所以然,只能干瞪眼。
应变能力差的,更是被这题目绕得晕头转向,不知所云。
“这题目出的真是绝了!”一个负责批阅试卷的官员,忍不住叫绝,“一题定乾坤,高,实在是高!”
“是啊,这下那些‘混日子’的,可就原形毕露了!”另一个官员附和道,脸上露出了钦佩的表情。
剩下的,才是求贤令真正要找的“贤才”。
这些人,不仅有才华,有胆识,还有一颗“七窍玲珑心”。
他们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能从这道“送命题”中,嗅出嬴启的真实意图。
“这简直就是一场‘大浪淘沙’啊!”一个年轻官员看着那些被淘汰的试卷,忍不住感叹道,“这官场果然是残酷”
“残酷?”一个老官员冷笑一声,“这还算残酷?真正的残酷还在后头呢!”
很快,考试结束的钟声,像是丧钟一般,在考场内回荡。
那些有勇气交卷的,早已昂首挺胸,离开了考场。
而那些选择放弃的,则像是霜打的茄子,蔫头耷脑,无精打采。
“唉,早知道就不来了”一个考生垂头丧气地走出了考场,嘴里嘟囔着,“这哪是考试,简直就是受罪”
“谁说不是呢!”另一个考生附和道,“这题目出的也太刁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