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有九个使用管道煤气的城市,就有京城一个,其中西郊由于有老炼焦厂的存在,所以早早地就铺设了一条三十多公里的煤气管道,而东郊则要晚一点,建国后,东郊炼焦厂才建立,开始正式供气,但是主要供应工厂,只有多余的才供应给普通居民。
按照我的记忆,我们这边供气,恐怕得等到西郊煤气厂投产之后才有可能,指望一个炼焦厂,供应不上。不过也无所谓,医院供应蜂窝煤,没有取暖的需求,用蜂窝煤就足够了。至于煤气罐,那得等到六五年,才能完成技术突破,而且里面的燃气质量也非常堪忧,远比不上管道焦煤气。
新房子也别有这个时代的特色,那就是,房间多,卧室多,没有客厅餐厅之分,客厅的阳台就是厨房。剩下的分了四个卧室,不过除了主卧室之外,其他的卧室都非常小,一张一米五的床,加一个柜子就满满当当的了。
不过暖气效果应该是不错,都是这个时代特有的钢管暖气片,散热面积不大,但是暖气片比较烫手。不用交取暖费,因为是和医院里的取暖系统共用的,或者说,我们水电暖全都不用交钱。
医院里,我们中医科,没有合并到医院总部去,而是在靠北门的地方单独建了一个小楼,而且一楼对外,成立了专门的中医门诊部。因为这个医院级别更高,总部同样的只接受转诊和急诊,不接受门诊。
但是我们在陆军医院的时候,就出现了这个问题,只接受转诊,下级医院没有中医科,怎么可能往我们中医科转诊,所以在搬家的时候我就提了一个建议,那就是我们要增设中医门诊部,一方面医生要联手,另一方面,也不至于浪费资源。
说起来,我们这个医院其实一开始根本就没有筹建的计划,纯粹就是赶鸭子上架赶出来的,早期,部队重症医院实际上是协和,谁让人家名声在外呢。但是问题是,协和同时又担任了涉外医院。让军人和外国人在一家医院看病,不用猜也能知道,肯定会发生泄密问题,所以,一部分素质过硬的医生,带着一部分也能算得上国内领先的设备,组建了这个医院。
这边的环境比那边可就好多了,而且也更安全,进进出出都有士兵站岗,从医院到住宿区都一样,实弹站岗。不过医院要下周一才开始正式上班,是个什么情况,目前还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