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士们轮休休息,日夜不停地在白牙山和梁紫山上挖掘着防御工事。
一个之字形蜿蜒曲折的战壕雏形被挖掘出来,不过还有很多地方需要继续精修。
例如在战壕内挖掘出交通壕和多个机枪阵地,又例如在阵地前方放上铁丝网和埋设地雷,迟滞日军的波次冲锋。
阵地防御战的确不是远征军的拿手项目,但他们的炮兵营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可以灵活机动的支援各个阵地。
而且还可以做到打完一炮过后,立马转移到另外一个地方准备下一轮的炮火打击。
这么做的好处自然不言而喻,不光可以避开日军的炮火还击,还可以及时有效地消灭日军的有生力量。
第1军的军部设置在梁紫山的反斜面,在这里往下深挖半米,再在上面覆盖上杂草和一些砍伐的树枝充当伪装。
由数个弹药箱当作桌子,在桌子上面摆放着一张作战地图和几个茶盅。
指挥部的布局很简单,除了弹药箱组成的桌子外,就是一个用弹药箱临时搭建的小床,床上覆盖着一件军大衣,这里就是周卫国休息的地方。
而在指挥部的旁边,有一部电台已经搭建完毕,滴滴答答的电报声音不时响起,前线不断向着这里汇报着情报。
周卫国创造性的将重型机械也融入了阵地防御之中,例如坦克不光可以冲锋陷阵,还能当作移动的炮台。
要知道75口径的坦克炮,威力丝毫不亚于山炮,更夸张的是这玩意还是滑膛炮,不仅可以扬起45度仰角进行超越射击,还可以放平充当临时的炮火支援。
再者就是防空营,一半的高射机炮被也被拉到前线,当作临时的碉堡用来对付日军。
剩下的一半高射机炮则负责用来保护指挥部的防空和阵地的防空,虽然他们已经回到了第九战区的范围内作战,制空权牢牢掌握在了自己这边,但小心驶得万年船是周卫国一贯的指挥作风。
安顿好这些后,周卫国揉了揉布满血丝的眼睛。
从缅国回来后远征军在南省仅仅休整不到一天,便又乘坐火车日夜兼程地驰援宿州。
要知道在缅国地时候,同日军天照第1军的战斗可不像战报里面写的轻描淡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