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颗摘下,就跟不规则白珍珠似的。
一条鱼能收六颗到八颗,十条收了七八十颗。
剩下一大堆青鱼、草鱼鳞片分开放的。
他把两种鱼的鳞片洗干净后,分开下锅熬煮。
煮出来的汤冷却后,就成了胶冻,都是软磷脂、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这是好东西。
剩下鳞片,草鱼鳞扔掉,太小了。
青鱼鳞片大小是一分钱的两倍,他捞出来冲干净后,放入生石灰水泡着,用来脱脂,这些鳞片收集起来也别有他用。
处理完鱼的事,此时已经是下午。
早上清鱼过后,全为民一挥手,大量人涌入河里摸鱼。
这里面还有不少漏网之鱼,谁捉到算谁的。
像弄到了黑鱼,黄鳝,甲鱼之类的,基本上没人舍得吃。
都会找许灼,让他收。
这里面大黄鳝少,换先前许灼是不收的。
不过考虑到庄田那里需要,许灼直接用市场价买了下来。
傍晚时,还有人在那捞鱼。
随着水越来越少,捞鱼也越来越容易。
真就是连小鱼小虾都不放过。
那些个用平头蹚网贴着水底刮过,收集起来的鱼苗,都被喂了鸡鸭。
不过捞鱼这种事,除了水产组,也仅限双桥河村民。
莫说别的村,别的巷子也是不许过来的。
往前走个三百多米,往后走个一百多米,还有两条河。
这两条河是别的水产组负责,同样,双桥巷附近的人不许过去。
这一天下来,所有人够忙,也累得够呛。
就如秋收农忙那般。
许灼比别人还要忙些。
早上见完了梁大晓、乔妙娣姐妹,接下来中午就是弄鱼,然后收黄鳝什么的,拿到庄田水塘去放了,回来又得检查一下十七号做得怎样了。
开窗后再重新弄,也的确出了一点问题。
这些还不是大问题,是细节上的、技术上的小问题。
组员们按照以往经验是无所谓的。
但许灼对他们的要求就很严格,精益求精。
他要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