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都市言情 > 穿越1980:那年我救女知青 > 第566章 那手表我看着眼熟(1/3)
    “除此之外,还有那些报纸上说的事,片面地说某些事正确,反过来说这件事是否是错的,如果这些事真的正确,反过来说那必然是错的,如果反过来说错得模糊,那就说明正着的说辞有对的不清晰,这可能就是个强盗逻辑。你掌握了这种方法,自己去看,自己去想,自己去问,自己去做实验就能明白很多事。”

    “哦……有意思,有意思。”老头深深点头,竖起大拇指:“你这是自己学到的,还是有人教的?”

    “这些事伟人说过,靠自己哪里学得来。”

    啪!

    老头忽然眼前一亮,激动地拍大腿,再次竖起大拇指狠狠说了声“好”。

    “那小伙子,你点点题,我来听听这是怎么个思路。”

    “想致富想修路,其实思维很简单,你知道隋炀帝修大运河吗?”

    “这个还是听过的,就是不清楚什么意思。”

    “是这样的……”

    大运河一直有,隋炀帝之前有人修过,隋炀帝之后有人改过。

    只不过,隋炀帝对河大修特修,的确有个很好的效果。

    我华夏两条水路,都是从西往东的,所以东西水路交通一向不差,可问题是,国家形式却从来都是南北,东西水路乏力,只能靠陆路。

    所以,富是什么?

    是人在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时,可以新年有衣服,年年有余。

    然而本土资源匮乏,根本做不到怎么办?

    那就只能够通过资源交换来达到。

    这里面就包括穷人走出去,富人走进来。

    大运河就是打通了这条渠道,完成了南北物资交换,文化交流。

    可运河能波及的范围毕竟有限,效率各方面也不是很高。

    东北自古以来是个穷地方,可是民国时期,东北的发达在全国都是瞩目的,这是为什么,还不是因为日狗在那里修了铁路?

    铁路就是比运河更方便也更精准地,完成了物资文化的交流。

    农村为什么穷,城里为什么富?

    这都和物资交流的量和频率有关,这背后就是路的宽窄和好坏。

    最穷最闭塞的地方,为什么永远是山沟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