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霸权建立分为两个阶段,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和黄金绑定,那时候的美元是绝对信用。
每一分美元都有其相应的黄金。
可随着米国发展,对美元的需求大于黄金的数量,米国只能私自加印美元。
美元数量大于黄金数量,美元信用就遭到质疑,于是在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塌。
美元又和石油挂钩,这个挂钩并不能直接体现在黄金的总量上。
于是,衡量美元强弱的综合指数应运而生。
而这个指数直接体现美元的走势强弱。
美元走势强,则美元上涨。
美元走势弱,则美元下跌。
同样的,美元还有衡量强弱的第二个指标,即美元能兑换多少日元、英镑、马克。
如果美元兑换日元、英镑、马克一直很稳定,波动很小,那就证明美元很稳定。
从1987年开始,米联储的核动力印钞机印制美元数量超过30万亿。
这也是为什么米国面对岛国“卖掉东京买下华盛顿”的豪言无动于衷的另一个原因。
因为美元的大量印制,让米国国内通货膨胀率剧增。
可米国这么无节制的印制美元,可美元对外的美元指数却异常坚挺。
特别是进了90年以后,更是夸张。
其实这也和林耀东脱不开关系,可以说,间接帮了米国的大忙。
美元指数就是计算美元对主要几国货币的汇率计算得来的。
比如,在一个天平的一端放40的马克,60的英镑。
另一端放100的美元,此时天平是平衡的。
当英镑贬值50,马克上涨50。
可以计算为,60(英镑权重)x-50(英镑贬值幅度)+40(马克权重)x50(马克升值幅度)=-10。
也就是说,天平一端的马克和英镑对美元贬值10。
米国就可以加印10的美元,从而和几国货币保持一致。
美元就不会贬值,就不会失去美元霸权的地位。
而1990年林耀东干了什么?做空了岛国(虽然日元没有贬值,可也收到了冲击,让日元指数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