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又转过头来看着林云,眼神真挚,“有完善的培养体系,从本科到博士,甚至博士后,都有明确的规划和指导,不像以前……”他欲言又止,似乎想起了什么不太愉快的经历,然后摇了摇头,“还有那么多优秀的导师指导,可以随时请教,学习最新的研究成果,参加各种学术会议,交流思想,碰撞火花……”王明说着,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他拿起手机,翻开相册,找到一张照片递给林云,“你看,这是我们上次参加国际量子信息研讨会的合影,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学者都来了,我还有幸和几位诺贝尔奖得主进行了交流,受益匪浅!”他指着照片上的几个人,如数家珍地介绍着他们的研究方向和学术成就。林云接过手机,仔细地看着照片,照片上,王明和一群学者站在一起,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背景是宏伟的会议中心。他注意到王明在照片中,虽然站在角落,但眼神中却充满了自信和求知欲。林云将手机还给王明,心中感慨万千,这与他当年为了学习木工技艺,风餐露宿,四处寻访名师的经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那种对知识的渴望,跨越时空,却从未改变。
王明的话让林云陷入了回忆。那时的他,还叫做云,为了学习精湛的木工技艺,告别家乡,踏上了漫漫求学路。风餐露宿是常态,有时为了求得一位名师指点,他甚至要在工坊外跪上三天三夜。记得在齐国临淄,他曾为了观摩鲁班后人的一次演示,足足等了七天,才得以远远地瞥见大师的风采。那惊鸿一瞥,至今仍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里:鲁班后人手中的锛凿仿佛有了生命,木屑飞舞间,一件精妙的器具便初具雏形。为了学习榫卯技艺,他曾在楚国一位老木匠门下当了三年学徒,劈柴、烧水、打磨工具,这些杂活他都任劳任怨,只为能从师傅偶尔的言传身教中汲取养分。三年后,他终于掌握了各种复杂榫卯结构的制作方法,甚至能独立设计一些简单的机关。想起这些过往,林云不禁感慨万千,转头对王明轻声说道:“年轻人要有追求,但也要记住脚踏实地。” 王明认真地点点头,深以为然:“是啊,科研之路没有捷径,每一步都需要严谨求证。”
王明的话触动了林云内心深处某种东西,让他想起墨子“兼爱非攻,尚同节用”的教诲。两千多年过去了,这追求真理、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却从未改变。林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