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铁打的县丞,流水的县令。
县丞一般是当地铨选的吏员,变动不会太大。
若是不犯错误,在这位置上干一辈子都有可能。
而县令一般任期三年一满,就调走了。
这样一来,造成县令得过且过,只要县丞不过分,就不跟县丞别苗头,甚至忌惮这样的地头蛇,做出让步甚至纵容。
反正三年一到,县令就走了,何必呢?
所以,县丞积攒的人脉和权利可想而知,有时候都比县令大。
四郎刚到,还没来得及调查了解县衙里的领导班子。
当然,他也不会一上来就卯足了劲儿整治县丞。
这要看县丞会不会配合他的工作,只要不过分,他也愿意和平相处。
于是,起身迎了出去。
县丞四十多岁,留着短须,浓眉方脸。
看起来很憨厚实在的样子,但眼中偶尔闪过的精光,说明人不可貌相。
他对四郎态度很恭敬,并没有因为他太年轻,就露出轻视之意。
笑眯眯地作揖道:“诶呀,县令大人,怎么劳您大驾亲自出来迎下官了?
真真是当不起,让下官受宠若惊啊。”
四郎客气还礼,“我这还没上任呢,您是前辈,自然要以礼相待。”
做了请的手势,道:“县丞里面请。”
也没客气地提什么‘寒舍简陋’什么的。
太简陋了,反而不适合用这个词儿了。
县丞看到这小破土宅子,低矮的土胚房子,也没表现出任何意外、不屑之色。
仿佛县令、福王的丈母娘、户部尚书的父母,住这样的宅子很平常似的。
进了房间,丫鬟们上了茶点。
县丞一扫丫鬟的举止气度,神色更端正了。
四郎给他斟茶。
县丞起身行礼:“下官不敢当。”
四郎笑道:“你当的,以后,我还得仰仗县丞多加辅佐。
虽然这里是我的故乡,但我自小逃荒离开,对这里并不熟悉。”
县丞忙道:“辅助您是下官的职责所在,定竭尽全力、义无反顾。”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