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干,每个月还的那点贷款根本不算什么。
“夫君,我要去拜谢陈大人,是他带给我们这些。”
“对对,去拜谢大人,他真是救苦救难的活菩萨……”
参观完自家后,很多人便下楼集聚到广场上,要去向陈宇谢恩。
陈宇今天自然不在这里,他昨晚过来简单看一眼,指出一些问题后,便不再关注这边。新村建设的模式已经成功,后面只需要继续完善不断复制就行。
主持分房盛会的是欧阳青和曹干等人,他们代表陈宇接受大家的感恩,同时宣布每家每户赠送十斤粮食、两斤油,一个蜂窝煤炉子以及五十个蜂窝煤。
住上楼房自然不能再搭建柴火灶,烧煤是目前最经济的方式。
凌霄城早就有烧煤的传统,军械工坊更是用煤大户,每年采购不少煤炭用来炼器,所以工匠们对于烧煤并不陌生。
倒是陈宇提供的蜂窝煤炉以及蜂窝煤,让大家试用过觉得太方便了。
之前在室内没办法烧煤会呛死人,而且烧得贼快,费用高得难以承受。
蜂窝煤掺了黄土和水压制而成,不但用量减少大半,而且燃烧充分不再呛人,在通风良好的厨房使用一点问题没有。
军械工坊已经开办蜂窝煤炉作坊,还有加工蜂窝煤的作坊,平价销售给内部居民,大家的薪水完全能够承受,甚至比以前烧柴更便宜。
要向楼房供水,所以新村还建有自来水厂,暂时打井取地下水,等河道清理结束有清水流进来后,再在河边建设取水口,随着新村居民越来越多,单靠挖井取水显然不够。
使用自来水也要交费,但这个费用依然很便宜,在居民的承受范围之内。
主要是这些工厂建立起来,需要招募大批员工,又能解决一部分工匠家属的就业问题,整个社区自我造血功能不断增强。
这些神州成熟的治理经验,早就复制到凌霄宫移民新城,欧阳青等人在那里培训一段时间,便学得差不多,结合本地情况,稍加改进就行。
乔迁新居的一万多人欢天喜地,其他工匠羡慕又期盼。
那些之前拿不定主意,担心贷款住新房不划算的人,看过别人的新居后,那叫一个后悔,没想到新房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