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景九年,初春,三月!
南津卫,肖家渡发生洪涝灾害,万顷良田和百万屋舍,被洪水淹没,殁者一万一千三百二十一人。
消息传回京城,朝野震动!
乾永帝黎桓召集群臣商议此事,拟定救灾事宜。
“诸位爱卿,灾情险急,刻不容缓,该委任谁去筹集救灾钱款,可有人选?”
黎桓坐在龙椅上,高声询问底下群臣。
“陛下,臣以为,此次赈灾人选,可以指派翰林院新进进士余光华,擢升为巡抚使,处理此事。”
右相李奉安指着笏进言。
户部尚书吕成,也是站出进言:“陛下,我户部此次亦会全力配合救灾,发放钱款。”
工部尚书陈飞书,也是积极表态:“我工部,亦会全力配合,打捞沉船的官粮和辎重,灾后进行屋舍建设,保证肖家渡的百姓,及时住上新房。”
黎桓脑子里,晃过一个人影。
这个余光华,是三年前的进士,被招入翰林院后,一直研读四书五经,也从未结党营私,一直待任。
“如此,那就依李爱卿所言。”
黎桓点头。
李奉安心中一喜,这个余光华,看似孑身一人,实则已经暗中加入玉林党,不然,他也不会推举此人。
底下的太子党众人,心里咯噔一下,眼神闪烁。
肖家渡那个地方,玉林党和太子党的官员,都曾私吞过官粮,手脚都不干净,如果让李奉安推举过去的人巡抚肖家渡,那岂不是成了玉林党的一言堂了?
想要怎么针对他们,他们也只有干看着。
“陛下,肖家渡是京都的重要中转站,此次洪灾,亦有不少官粮和辎重沉底,非同小可。”
国师白景焕身子一抖,站出来进言,满脸肃然之色:“臣以为,打捞沉底的粮和辎重,还得委派一位武官前去。”
“国师这是什么意思?”
李奉安眼神一厉:“筹集钱款是户部的事,打捞和灾后的工程营建,是工部的事,什么时候,轮得到武官来?”
“国事这只怕,有些越界了。”
白景焕厉声回应道:“右相,那沉船的官粮和辎重,涉及国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