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了秀才后的李逸,在长安城内声名鹊起,街头巷尾人人都在谈论着这位文武双全的少年才俊。茶馆里,老人们一边品着茶,一边摇头晃脑地说:“这李家公子,可真是咱们长安的骄傲,往后定能成就一番大事业!”集市上,商贩们也在津津乐道:“瞧瞧人家,年纪轻轻就这么有出息,咱可得让自家孩子多学着点。”赞誉声不绝于耳,可李逸并未因此沾沾自喜,他深知,这只是漫漫人生路上的一个小小里程碑,更高的目标在前方召唤——长安书院,那座承载着无数人求知梦想的学术殿堂。
长安书院,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长安城中。它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无数鸿儒巨匠曾在此讲学论道,培育出一代又一代的栋梁之才。书院的入学考核极为严苛,不仅要考察考生的学识,还注重品德与才情,每一个环节都精挑细选,只为选拔出最优秀的学子。为了能顺利进入书院,李逸在放榜后的日子里,丝毫不敢懈怠。
天还未亮,李府的庭院仍笼罩在一片朦胧的夜色中,李逸的房间便透出一丝微光。他轻手轻脚地起身,生怕惊扰了还在沉睡的家人。简单洗漱后,他来到书房,点亮一盏油灯,柔和的灯光洒在他坚毅的面庞上。翻开经史子集,李逸开始了一天的学习。他全神贯注,口中诵读着经典篇章,声音清朗而坚定,仿佛要将每一个字都刻进心里。遇到晦涩难懂的段落,他便反复研读,查阅各类典籍,直至完全理解。
午后,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庭院的石桌上。李逸铺开宣纸,研好墨汁,提起毛笔,开始练习书法。他的目光专注于笔尖,每一笔每一划都写得极为认真。书法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修身养性的方式,李逸深知,在书院的考核中,一手好字也能为自己增色不少。他时而临摹古代名家的字帖,揣摩其笔法神韵;时而自由书写,抒发内心的感悟。不知不觉间,日头渐渐西斜,庭院里的影子被拉得长长的。
夜晚,当万籁俱寂,整个长安城都沉浸在梦乡之中,李逸的书房里却依旧灯火通明。他坐在书桌前,面前堆满了书籍,正在为考核做着最后的冲刺。他的眼神中透着坚定与执着,一页页地翻阅着,不时拿起笔在纸上记录下重要的知识点。困意来袭时,他便起身活动一下,用冷水洗把脸,让自己清醒过来,继续投入到学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