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叹了一口气
“子惠,如此一来,只怕遭受记恨的是你呀?”
高澄有些无可奈何
谁让父亲一直以来都是和稀泥做法,从来不愿对那些勋贵老臣加以重惩,即便昔日杜弼苦言劝谏打击贪腐,可父亲仍旧放纵。
今日高澄羽翼渐丰,若还不开始整肃朝堂纲纪法度,不开始处理贪污腐败,只怕朝政会一直烂到根里,又如何谈东西归一,又如何谈子承父业。
“自古以来,整饬朝纲之人,伤及众利,没有哪个不是众怨所集?
父亲不必顾忌儿子,只要儿子身后有父亲,儿子不怕!”
高欢拍了拍高澄的肩膀,微微点头。
到了第二日,高欢在朝堂之上,先是请奏
“陛下,臣请陛下诏令百官,每个月一次,当面陈奏政事。
使各级百官力举出身寒微却富才能之人,接纳谏言,摒弃奸邪。
陛下亦当亲自处理案件诉讼,嘉奖勤勉的官员,贬斥懈怠的官员;
若州郡的长官如有罪过,各级官员亦应连带受罚;
…”
当高欢陈奏完毕后,元善见自然说道:“丞相所言极是,朕记下了,传旨,按丞相所言下诏。”
待其他文武百官表奏完毕后,高欢最后便开始为尉景求情。
“陛下,尉太傅虽隐匿逃人,然逃人已获,微臣斗胆请陛下,宽恕其罪!就此放过尉太傅吧!”
高欢此次求情,并没有说得出合适之由。
元善见看了一眼高澄,此时高澄正直直的盯着自己,便假意为难
“丞相,今逃人既已擒获,然隐匿逃人之举依律当罪。
朕现今实感两难之境,心忧若赦尉太傅无罪,此例一开,松执法绳墨,日后肃众,令行禁止,恐难上加难。
也怕朝廷纲纪威严扫地,众人皆视法如无物,朕又何以治天下?此事还望丞相,莫要再提!”
高欢也显露出无可奈何之情,今日也就没有继续纠缠,再提释放尉景之事,只是显得无比忧伤之态。
高慎见高欢为尉景求情,皇帝直接拒绝,他偷偷瞟了一眼高澄,高澄并未看他,也就庆幸自己不必再行弹劾尉景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