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交割过程当中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手段。
贾琏不仅成功地维护了林黛玉应有的权益,确保她在失去至亲之后依然能够得到妥善的安置和保障;同时,他还巧妙地为贾府谋取到了巨大的实际利益。如此精妙绝伦的平衡之术,实在是远远超越了贾政在处理甄家被抄家一事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手足无措和应对无力。
在元妃省亲这项浩大的工程当中,贾琏所展现出来的统筹规划能力更是显得卓越不凡。当时,贾珍父子一心沉醉于园林的精巧设计之中,对其他事务无暇顾及。正是贾琏亲自调度三万两白银用于采购各种奢华精美的物品,如“妆蟒绣堆、刻丝弹墨”等等。这些物资的及时到位,无疑为整个省亲工程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与此同时,当王熙凤正忙于与太监们就工程款的问题进行艰难周旋之时,又是贾琏通过与江南甄家暗中合作,巧妙地解决了资金周转方面的难题。面对贾蓉关于“帐幔帘子预备几成”这样具体而细微的询问,贾琏都能够做到胸有成竹,准确无误地掌控着多达百余种物料的筹备进度。
贾琏这种能够将原本充满诗意和风雅之气的事情转化成为一个有条不紊的系统工程,并以务实高效的态度去推动其进展的精神品质,在那个以吟诗作赋为时尚的贾府众爷们当中,可以说是独一无二、无人能及的存在。
然而,对于贾琏后来再娶尤二姐这件事,则需要我们将其放置在封建社会宗法制度的语境下来加以审视和评判。在那样一种特定的时代背景之下,男子纳妾或许并不算是罕见之举,但其中所涉及到的伦理道德以及家族关系等诸多因素却往往错综复杂、微妙难言。
当时王熙凤身患“血山崩”这一顽疾,难以孕育子嗣。按照《大清律例》中的“七出”规定,如果妻子没有儿子,丈夫便有理由将其休弃。然而,贾琏并未选择休妻这条路,而是决定纳妾来解决这个问题。如此一来,他既能履行延续家族香火的责任,又能保全王熙凤作为正室夫人的颜面和尊严。
当贾琏在小花枝巷购置外宅时,更是展现了他的心机和谋略。他特意挑选了宁国府的旧日仆从前来侍奉,这样做不仅可以有效防止消息走漏到王熙凤那里,还为将来可能将妾室扶正预先留下了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