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未出现在手上,右手插兜,左手轻扶包带,站姿偏内扣。
李易盯着屏幕,察觉出一种微妙的心理习惯。
这是典型的“封闭型性格”所展现出的公共空间应激反应,不主动、不对视、避免存在感、强调路线效率,不浪费多余动作。
某一次画面中,电梯里还有一位陌生邻居。
徐然轻微侧身,刻意拉远身体距离,眼神下沉,全程未有交流,甚至连简单的“点头致意”都没有。
他不是不礼貌,而是排斥建立任何“无用联系”。
徐然行为规律、生活闭环、社会互动不多,一旦掌握其外在习性和行为节律,便极不容易暴露。
这种人就算被替换了,在短时间内也很难看出区别来。
“行为轨迹、网络作息、穿衣习惯、动作幅度、视觉姿态、信息沉浸度……”
李易像是在复制一个模型,骨架、皮肉、皮囊,甚至连每一帧肢体语言和神态反应都在脑中构建出一个逼真的“徐然”。
随着李易查看到徐然最近七天的监控,他忽然发现有点不对劲。
从七天前开始,徐然的生活轨迹忽然发生了细微却明显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