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有横财在手,他才不怕亏呀
这三千多万能要得下来吗?
陈心茹说得没错,到了法院,可能仍然是和解,法院来牵头和解,地方政府会给自己施加压力?
他们擅长和稀泥。
三千多万呢。
自己一旦放弃了,等于是放过了惠好,而接下来,惠好觉得自己并不能怎么着他,引入尤泰达增资,关上门换招牌,它就又活过来了。
不仅仅是活过来,还会补上短板和漏洞,血又厚,变得更加难缠。
既然是这样,这三千多万的主张,自己是万万不能放弃的。
如果自己不放弃,自己有没有什么办法,让当地政府站到自己这一边来呢?
他们站谁那边不站谁那边,是有什么原则吗?
天生和稀泥?
还是惠好的存在,让他们觉得能够少一些社会问题,而尤泰达增资对他们来说,是让当地政府争取来一大笔投资?
闭目养神。
想了一阵子,他突然给姚斌说:“掉头。一起去新区看看,看一看有没有什么烂尾楼可以投资。”
这是个新想法。
如果自己接个烂尾楼什么的,花上几个亿,号称能对政府带来多大好处,然后就图挣这三千多万,可以不可以……
反正到时候接烂尾楼的工作,陷入拉锯和谈判。
这笔赔偿下不来,自己光谈不接,给他们强烈的暗示,我不敢投资,是我信不过你们,我不敢投资,是因为法院对我一点儿也不公平,然后再看一下,地方政府会不会给法院施加影响。
去看看也不吃亏,反正你不让我拿到这三千多万,我不投资,拿了这三千多万,这三千多万就是投资风险的安全垫。
车走一路,电话打一路,到处向人打听着名的烂尾楼,还真打听到一堆。
余市别看现在还在到处搞开发,但烂尾工程跟新开工程一样多,但就是有人不长记性,这边烂尾,那边新建,春秋更迭,冷热交替。
你想嘛,市中心都有烂尾楼,中央商场项目烂尾多年,何况别处呢,这种现象似乎已经成为当地的自然景观,类似于鲁书记这样的干部,也不得不到处说媒拉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