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历史军事 > 殖民大明 > 第191章 税改(2/3)
可以忽略不计了。

    完成了南直隶所有的土地丈量之后,王鼎又抛出一颗重磅炸弹,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

    结果所有看热闹的省份官员觉得这样才符合夏王对造反的南直隶官员的报复水平,就应该这么严厉。

    那么南直隶的税收是不是很重呢?

    王鼎这次的摊丁入亩也是延续了张居正一条鞭法的规矩,按照上中下田的等级进行收取,上田按照年亩产四石(四百斤)计算,江南稻米收购价格在四钱一石,上田每亩收银五钱,大概相当于亩产的百分之三十,而且王鼎准备引进倭国后世培育的良种,那么实际税负还会降低。

    亩产三百斤为中田,每亩收银三钱八分。

    亩产一百六十斤以下定为下田,每亩收银二钱。

    看着税收很重,但是日后不再收取人头税也没有了徭役和差役,实际上是大大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

    以前官府在收取地税的时候还要加上火耗和杂费,普通老百姓的税收远高于这个比例。甚至可以达到一年收获的六到七成。

    王鼎一次性规定了收税的上限,禁止地方随意改动,禁止地方以火耗提留之类的巧立名目收费。敢于巧立名目收税的地方官吏直接发配海外。

    收上来的税,南直隶和北京进行分成,现在分成比例大概3:7。南直隶三成,北京七成。

    而且王鼎要求南直隶地方开始对所有开支进行预算上报审批。这是一项工作量巨大的工作,既可以让北京知道第二年的开支多少,方便北京的决策。

    又可以解决大量的基层童生的工作问题。童生是没有任何优免的,而且人数众多,大量的童生千军万马去考秀才,而且j既然穿上了长衫,往往就不好意思去做一些体力活,所以很多童生生计困难。

    他们能考上童生,都是了不得人物,很多时候只是背景不够硬,或者运气不好。

    这相当于王鼎给他们一条新的出路,这么多能写会算的人闲置地方实在太浪费了。

    王鼎对官员体系最重大的改动是把正式的吏员,纳入了官员体系,至于那些白役因为太多太杂,而且都是临时工,暂时还没有进行改革。

    把吏员纳入官员体系最大的意义,是打通了吏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