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如何能拥有言论之权?今日上海滩风起云涌,吾辈是否应思考,何为真正的自由?何为真正的进步?”
他的演讲犹如风中长剑,直指要害,记者们迅速低头记录,闪光灯接连亮起。沈洛的话语,不仅回击了保守势力的指责,更悄然将舆论的方向引向“自由”与“进步”,这两个对新锐报刊来说如春雨般的词汇。
夜幕降临时,另一场行动也在暗中进行。张铭吉带着几份手稿,递至沪上几家新锐报刊编辑手中。这些文章,言辞锋利而不失风度,将《风中迷途》赞扬为“电影革命的曙光”,甚至将影片与国际潮流对标,称之为“中国电影迈向世界的第一步”。
与此同时,吴兆卿的私人书房内,灯火明灭。他手持沈洛派人送来的信笺,笑容玩味,“这小子,果然不简单。”信中虽仅寥寥数语,却将利益与情义交织得恰到好处。吴兆卿随即一挥手,几位亲信便匆匆离去,数小时后,保守势力中某些代表的负面言论不知为何被人截断,再未流入报端。
次日清晨,上海滩的街头巷尾皆在议论《风中迷途》。新锐报刊的反击文章占据了不少人的眼球,而那些诋毁之声则似乎被湮没在了这喧嚣的浪潮中。
沈洛于花园中踱步,凉风吹动长袍,他的目光落在前方正在盛开的白玉兰花上。苏珈婉从旁轻轻走来,身着月白色旗袍,衣襟处点缀着一朵青莲刺绣,淡雅如同她本身。她盈盈一笑,低声道:“沈先生,这一局,是你赢了。”
沈洛转过头来,目光深邃如寒潭,“珈婉,这不过是开始。真正的战场,还在后头。”他的语气平静,却藏着一种难以言喻的锋芒。
远处的江水依然奔涌,仿佛在述说时代的波澜壮阔。沈洛立于其中,犹如一柄随时出鞘的长剑,寒芒内敛,锋锐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