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珈婉与江雪齐声应诺,二人对视一眼,均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振奋之色。
三日后,一场风暴悄然而至。
“电影审查法案”的草案被秘密递交至上海商会,传闻此法案将严格规定电影题材、内容,甚至连电影演员的背景都需审查。这一消息迅速在文化圈内引发震动。
与此同时,《上海日报》却悄然刊登了一篇署名文章,题为《电影审查的背后》。文章言辞犀利,直指背后操纵者意在垄断电影产业,以权谋私。文中更不点名批评某些保守势力妄图借助政策打压创新,阻碍文化发展。这篇文章一经发布,迅速掀起舆论热潮。各大报纸纷纷转载,文化界进步人士接连发声支持,反对法案的呼声如潮水般涌向上海商会。
顾俊得知消息时,正坐在家中书房,手中烟卷已燃至尽头,他猛然用力将烟蒂摁灭,面色阴沉如墨。“沈洛,倒是比我想象中更难对付。”他冷冷自语,眼中闪过一抹狠意。
一周后,沈洛如约出席上海商会的例会。
大会厅中,气氛剑拔弩张。顾俊坐于对面,目光冷冽地盯着沈洛,似要看透他的每一丝神情。沈洛却自若从容,面带微笑,与左右人士低声交谈。此刻的他,俨然成了场中的焦点。
会议进入讨论阶段时,顾俊以极为锋利的言辞,试图为法案辩护。他以“社会道德”为由,宣称电影内容需受到严格监管,声称法案的出台将有助于维护文化纯洁。听众中虽有保守人士点头称是,但更多的人神色复杂,显然未被说服。
沈洛站起身,言辞恳切:“电影,是记录时代的镜头,是百姓生活的缩影。若以审查之名,将其禁锢于某种狭隘的框架之内,岂非扼杀文化的生机?”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继续道,“诸位不妨想想,若今日接受此法案,明日是否会有更多限制接踵而至?届时,我们的自由,是否还存在?”
此番话语掷地有声,赢得了满场的赞许与掌声。顾俊虽强自镇定,心中却如坠冰窟。
数日后,“电影审查法案”因舆论压力与商会内的反对,最终被搁置。顾俊的谋划,至此宣告失败。而沈洛凭借此役,不仅巩固了自身的地位,更让他的名字成为上海滩电影圈与文化界的旗帜。
夜晚,沈洛独自坐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