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全都是卫宏带来的,要是没有卫宏的面子,黄浦造船厂可不会答应帮他们建造。
“准备跑一趟远航。”
卫宏一听人家问起,也没有什么不能说,他在决定远航的时候就已经计划好,有求于人家,可大家这么熟悉了,也没有什么不好意思:“去印度洋,只是现在无论是卫18还是卫20,再加上卫19,满载的情况下,也就可以运8600吨鱼获,这已经是极限了,到达8500吨的鱼获其实就已经爆舱了。”
“捕到8600吨鱼获的话,得拼命往冷藏区里塞鱼,有一些鱼还没有办法往里头塞进去,如果是在南海海域,乃至于更远一点的太平洋海域,路途相对近一点,倒是没有关系,可跑到印度洋海域里去,返航需要的时间太长,单纯用冰块保持温度的话也办不到,一两天的话还没有问题,超过三天的话,鱼获都臭掉了,没有半分的价值。”
“所以就想要问一问你那边的运输船交付了没有,要是交代了,借一艘给我,远洋的时候我多带一艘鱼获运输船去。”
卫宏最终说出自己的目的。
没错!
就是为了借船,借一艘可以满载6000吨鱼获的专业运输船。
6000吨的运载量,加上他本身船队的运输量,给算个8500吨就好,总运载量高达145万吨,达到15万吨也没有问题。
这样去远航印度洋才更有意义。
即使是没有多6000吨的运载量,只有8500吨,乃至于8000吨就好,可以捕到满舱而归,也是一次巨大的收获,换成别的船队,跑一次印度洋,虽是跨大洋捕鱼,可印度洋终究还是相对比较近一点,有8000吨的收获,于别的船队而言已经非常知足了。
只是!
他的船队不行,别人需要捕到8000吨的鱼获,需要很长的时间,还要加上运气的成份。
他则不需要,原因是比别人多了一个实时渔讯面板。
想要捕8000吨的鱼获不至于说手拿把掐,可也不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情,哪怕是捕到15万吨的鱼获,也不是多大的事情,再给多一点时间也能够办到,问题不大。
在这种情况下,自然是能够将船队装下的鱼获越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