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都不开启,这架势是直插印度洋海域,没有达到印度洋海域,不下网,毕竟探鱼设备都没有开启,除了遇到大型鱼群浮上海面呼吸,肉眼可以捕捉到,要是鱼群在海里,没有发现也就没有下网的说法了。
从南海海域出发,航行700多公里,抵达海岛省海域,临时停靠补充油料,不上岸停留,各船加满油之后,重新出发。
为的是节省时间。
毕竟全程哪怕是走直线,也要超过3700公里,才通过巽他海峡,从南海海域离开,真正进入到印度洋海域里。
就算是各船保持35节的航速,可也只是理论上的35节而已。
在海上航行,航速是固定的不假,可实际航行的过程中,是无法保持稳定的,也只有贴近海岸线航行的时候,才可以保持一个稳定的航速。
距离海岸线远一点的距离,风浪较大,你给足了油料,渔船的发动机组也发挥足够的动力,可推动渔船在航行,并不一定就可以一直保持在35节。
这一点有点航海常识的人都懂。
花费72个小时的时间,如果可以一直保持35节的航速,72个小时足够航速超过4600公里。
可在实际的航海中,也只航行了3700公里而已。
三天三夜的时间。
“我们抵达巽他海峡了,再穿过巽他海峡,就进入印度洋海域了。”
卫宏通过对讲机说明一下情况,不需要他说明,各船的船长也清楚他们处于什么位置,船上可有海图,还有定位,又怎么可能会不知道处于什么位置呢,航行了这么久,确实够折磨人的,在抵达这个位置之时,马上要进入印度洋,代表着此次远航海捕就要开始,要说没有点什么是不可能的事情,他也不是单纯说一下位置那么简单:“各船开启渔船广播,让所有人都做好准备。”
“船队进入印度洋海域之后,远离其他国家的海域,就会正式开启探鱼设备捕捉鱼群。”
“预计再航行2个小时13分钟的时间,就要进入到海捕状态,让船员们做好准备。”
卫宏打了一个提前量。
于船员们而言,在船上憋了三天三夜,没有被憋坏是不可能的事情。
刚开始还兴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