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金瓜呀得多种几塘,总有一塘瓜能结出果来,你呀今后是个老孤寡,像你大爹,王治强啰!”
随着王学红的年龄增长,他和父亲的关系也不理想,慢慢变得相互看不起。
飞燕村产的米很少,要逢年过节,有亲戚来才能吃上一口。在王学十小学和初中的全部记忆里,最深刻的是饥饿和寒冷,好像永远吃不饱,永远穿不暖。
母亲兰兰和姐姐王学凤是常年推石磨,玉米面几乎是她们磨的,王学十偶尔帮着母亲磨面,把他转得头晕眼花,天旋地转,有种想呕吐的感觉。他多次发誓:这辈子不能当农民,也不要推磨。这对他努力读书是种激励。
大哥因为不读书了,就被父亲折磨着,命令他:“从此后,和你姐每晚推石磨转,让你明白生活的苦,不读书,就得干活,你们要习以为常。”
王学红有时也很坏,和王学凤一起推石磨时,出工不出力,只是绕着石磨转悠,假装推磨,两个人打了不少架。最后变成各人推各人的,可是王学凤磨得细致,而王学红磨得很粗糙。
每次放学回家,只要是母亲兰兰推磨,王学十就会忍不住去帮,可是转上几转就眼花了,后来都强忍帮母亲减轻一路上的阻力。王学十想,推磨转来转去不是一件愉快的事。那时,王学十努力让家人喜欢他,老师向父母反映学习不错,父亲在家宣布一条规矩:学十的任务是读书,尽量不要让他干活,把作业做好。
这个圣旨让他免了许多劳役之苦,有时自己觉得,读书变成他的借口,是逃避劳动最好的借口。在家里,他像是一个特殊保护的对象,很多事情都让着他。就算他做错件事,都不会对他大声吼叫,也不抽打。那时候王学十完全明白,读好书是父亲心中最重要的事:经常读书,读好书,会读书,你就是家里的英雄。父亲常这样说话:“小人家靠养鸡猪,大人家靠读诗书。”说明当时父亲是把自家人当大人家来看待的。
记得有一次,王学十读四年级,王学红读三年级时,瞌睡很大,每早都是王学十起来做饭,早上吃一顿,下午放学回来吃一顿,下午真的特别饿。凡读书的日子,都是母亲把王学十叫起来,他把玉米饭热好,才将王学红叫起来,俩人就在一个锅里吃干饭,噎住喉咙,就一杯冷水下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