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太先听听玉儿的想法,就不会反对了。”
“朝野上下都知道,玉儿父母早就不在了,若是这回嫁妆太多了,指不定让外头人怎么想玉儿的父母和荣国府呢。”要么会觉得当初林如海是个大贪官,要么觉得荣国府富可敌国,一个外孙女出嫁都那么多东西。
“何况,玉儿也打听过了,当年皇后娘娘嫁给当今陛下的时候,嫁妆也没有那么多。”黛玉抬出了皇后,就是为了让贾母不好再反驳,“紫鹃雪雁也整理了玉儿这些日子得到宫中的赏赐,前后加起来也有十六台。所以玉儿想着,就不用二舅舅再收拾清点了。”
黛玉这一番话,让贾母不由得多看了看她的外孙女:玉儿看来,真的长大了,比自己想的,还要聪明。方才玉儿这些话,既有情,又有理。玉儿考虑到的问题,远比贾母想的还要全面。
于是贾母沉默了片刻后,拍着黛玉的手道:“玉儿想的周到,既然如此,那嫁妆,定在九十九台,意味着长长久久,玉儿觉得如何?”
贾母说出九十九,是考虑过的,本来准备了六十四台,加上贾政那边送来的十六台,如今玉儿这儿还有十六台,那么,自己再给添点儿,正好合适。
“好,听老太太的。”黛玉点头,“为着我的事儿,让老太太操心,是我的不是。”
“玉儿这说的什么话,我以前最疼你母亲,如今自然更疼你。当初的事儿,娘娘开了口,我也没法子,可如今看着玉儿嫁得好,我高兴。再怎么操心,我也高兴。”贾母见黛玉丝毫没有记恨以前的事儿,的确是打心底高兴的。
“眼瞅着日子也越来越近了,玉儿能在家舒心的日子也不多了,日后到了郡王府,有什么困难委屈,只管回来说。”贾母又拉着黛玉,说了好些话后,还留了黛玉用了午饭。
黛玉从贾母上房出来,走了好一段路后,忍不住回头看:当年她进府,下了软轿后,一步一步走进了这个门里去。那时候的心情,与如今,完全两样。
看了一会儿后,黛玉这一次,带着紫鹃头也不回地走了。
不用半日,黛玉主动要求减少嫁妆的事儿就传遍了府内,就连外院的贾政也得到了消息,他对着书房的一幅画长叹一声。
那幅画,是当年贾敏画了,父亲很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