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人知道自己再怎么抵赖,贾母已经不会相信她了,那么,只剩下求饶一条路了。
于是王夫人换了一副嘴脸,变得可怜巴巴眼中带泪:“老太太,儿媳有罪啊,可儿媳也不是为了自己呀,您也是知道的,这些年娘娘在宫里,每年家里都要给她私房花销贴补,否则,娘娘在宫里的日子,更加过不下去。”
贾母当即打断她:“是,可娘娘的花销都是走府里的账,每年府中给娘娘一万两,已经足够娘娘在后宫打点了,后宫里的妃嫔,没有几家贴补能有这个数的。”
“一万两哪里够呀,每次儿媳进宫,都给娘娘一些银票,尤其是之前娘娘孩子没保住,儿媳更是给了不少,不然娘娘怎么打点太医呢?”王夫人这些倒是说的实话,“除却府中给娘娘一万两,儿媳每年都要拿出一万两给娘娘,不然,娘娘在宫里的日子就没法过呀。”
一年两万两?黛玉听了都吓一跳——按照本朝规矩,后宫娘娘们每月俸禄,皇后是一百两,皇贵妃是七十两,四妃是五十两,元春作为四妃之一,每月有五十两银子。
但除却银子,娘娘们还会按等级得到肉米面茶、绸缎布匹等等,就靠这点儿东西呢,的确是很难过日子的。宫里的太监宫女,都是奴才,可偏偏他们上头又有管事的,于是一层一层的主子与奴才身份相叠加,宫里凡事都要花销。所以后宫里的妃嫔,娘家但凡得力点的,都会想法子送点儿银子。
可据黛玉所听来的,别的妃嫔,娘家贴补千两,已经是很丰厚的一笔了。
贤德妃一年拿到两万两,都花到什么地方去了?黛玉有些好奇。
不只是黛玉吓一跳,贾母也惊呆了:“两万两?”她下意识拔高了声音,显然不相信这个数目。
“老太太不信,可以进宫亲自问娘娘。”王夫人又替元春叫起可怜来,“那孩子早早就被送入宫中,好不容易熬出头,儿媳自然想着多多帮衬她。可儿媳自己私房也就那么点儿,根本不够,所以实在是没法子,儿媳才这么做的。求老太太看在娘娘的面子上,饶了儿媳这一回吧,儿媳以后不敢了。”
贾母一瞬间觉得无比悲伤:王夫人这么愚蠢就罢了,娘娘怎么也能这样愚蠢?一年两万两,一个一宫主位的娘娘还保不住孩子,说出去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