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品尝了一块月饼后高兴的说了一句:“读书时候,见苏轼写’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朕还在想,怎么朕吃到的月饼就没这个味,今儿还真尝到了。今儿该好好赏御膳房的。”
膳房总管胡举赶紧道:“奴才们可不敢贪功,都是怡郡王妃告诉奴才们做法。”
“哟,玉儿这法子从何处想来?”天子很有兴趣,忙问。
“回父皇,儿媳前些日子在家看到吴氏中馈录,随手翻了翻,见着里头写了宋时月饼的做法,就叫王府厨子们试了试,味道不错,就送进宫请母后尝尝,母后说,中秋之夜,食养气、淡薄清素之食,觉得该呈现给父皇。”黛玉自然也不贪功,将功劳给了皇后。
皇后笑道:“玉儿最喜欢读书,又最喜欢琢磨古书上写的吃的玩的,本宫都跟着玉儿享口福了。”
皇帝当即玩笑一句:“玉儿你这是厚此薄彼啊,怎么什么都请你母后尝,不请我这个父皇尝尝?”
皇后瞪一眼天子:“陛下别不识好人心了,您日理万机的。”
天子被皇后这一眼瞪得反而哈哈大笑,他们结发夫妻,十七岁就成亲,从自己还只是个郡王爷再到天子,一路走来很是不易,还没当皇帝之前,有时候皇后也是这么瞪他的。
“那该好好赏赐玉儿的,朕觉得好像还有几本好书,有《本心斋食谱》、还有《饮膳正要》、《清异录》,朕都一并给玉儿吧。”皇帝心情很好。
“陛下这哪儿是要赏玉儿,摆明了是要吃好吃的。”皇后一听全是前朝食谱,打趣一句。
吴贵妃徐淑妃等看着帝后欢快谈话,不禁都警醒起来,尤其是吴贵妃,她拿眼看了看不大说话的黛玉,是不是太忽视她了?怡郡王妃能讨得皇帝皇后如此喜欢,难不成是在替老三争取?
吴贵妃不免看了看自己那怀孕的儿媳妇,现如今倒也不必担心,只要宋慧兰生下皇长孙,那无论老三媳妇怎么讨欢喜,也是没用的。
有同样想法的,还有葛夕佳——作为理郡王妃,葛夕佳看着黛玉如此受夸奖,真是很不是滋味,她自认已经十分用心了,可每次好像都差那么一点儿意思。
偏偏坐她旁边的宋慧兰,要故意刺激她:“四弟妹,你瞧,还是三弟妹最巧了,前几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