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继善的嫂子罗氏,接到公主府的请帖后,吓了一大跳。
罗氏虽然目不识丁,但却是个勤劳又懂道理的妇人。自打进京后,也有跟京城里几位刘继善同同科的官眷们保持着一些往来,因此听过这一位护国长公主的名头。
听闻长公主是先皇最宠爱的女儿,当今陛下最信任的姐姐,在京城那是一脚抬八脚迈的,别说寻常官眷们,就是皇子王妃们见了,那都得尊敬有加的。
虽然罗氏不识字,不知道请帖的具体内容,但长公主府上来的嬷嬷说的明明白白,邀请罗氏带儿女去长公主府上做客。
长公主什么人家,竟然给自己下帖子,罗氏很是忐忑。
等着刘继善从衙门回来,罗氏赶紧把请帖递给他看——其实女儿儿子都识字,但儿子去了学里,女儿还小,罗氏也不清楚里头写了什么,索性还是等着刘继善回来后,让他先看。
刘继善接过来,不看也大概明白是什么意思,但为了稳妥,他还是先打开来看。
果然如同自己想的那样,看完后刘继善又把帖子还给了嫂子,而后才说:“嫂子还记得我跟您提起前几日驸马爷找我说亲事的事儿吗?”
长嫂如母这话在刘家是货真价实的,刘继善父母早亡,哥哥后来也去世了,全靠嫂子拉扯他长大,所以这种事儿,他都会事无巨细的告知嫂子。
罗氏一听点了点头,也大概明白过来,她虽然不识字,但人情世故还是比较通透的,因此就问:“我听你说,那姑娘也没了父母,所以只怕长公主也请了那姑娘的嫂子?”
刘继善心下却在想:听说那姑娘与哥哥嫂子关系都不好,打小在荣国府养大的,长公主邀请嫂子去,虽然不知道到底见哪一个,但总归是那边的。
于是向嫂子道:“那边虽然以前是国公府,但现在也没落了,所以嫂子别怕。”
“这倒没什么好怕的,就算是国公府,也不怕。我听说了,长公主是个明白道理的。”罗氏虽然这么说,心底还是有几分胆怯,但为了弟弟的终身大事,必须壮起胆子。
长公主说了邀请她带着儿子女儿去,但一来儿子要去学里二来年纪也大了些,想了想,罗氏只带了女儿,另外准备了一些老家特产:长公主该什么都不缺,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