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都市言情 > 五,六十年代我在东北上山下海 > 第313章 私会的红红和乐乐(1/3)
    现如今的无名岛已经成了李老四的第二个海产品加工基地。

    岛子上又盖了二三十间房子,栈桥修了四趟,还雇了不少渔民在岛上给他干活,粗加工一些海产品。

    产品生产完直接拉倒外海,送到本子船上,食品厂的好几种产品本子们也要,而且价格是国内的八九倍还要多。

    李老四赚大发了,只是赚的钱国内花不了,全是美刀和本子币。

    一开始李老四不想要外币,他想要易货的方式交易,长海却让他一半外币一半货的形势交易。

    李老四对长海说的话言听计从,从他俩在黑市结识,到两个人一起卖菜,再到现在生意做的这么大,好几次关键时刻都是听了长海意见生意才做的风生水起。

    有两件事让长海很惊喜,全是关于周老师的,杨书记老两口认了周老师当儿子,周老师爹妈去世早,兄弟姐妹啥的缘分浅多年都没有来往。

    黄晶晶家里人更是老早前就跟黄晶晶断绝关系,没了来往。

    杨书记无儿无女,经过对周老师的了解,知道以前啥样,再看到现在的改变,认为这个人本质还是善良的,于是就在王尚友和孙书记的撮合下成了一家人。

    第二件事是,黄晶晶怀孕了,王尚友把过脉,应该是个丫头,周老师兴奋的差点跳海。而且周老师决定这个丫头以后就姓杨。

    杨书记老两口激动的哭了大半宿,杨书记第二天就把自己一支派克牌的金笔送给了周老师。

    姨姥姥更是把黄晶晶当成眼珠子,啥活都不让她干,每天做饭紧着黄晶晶的口味做。

    周老师的学校现在有五十多个孩子,大部分都是渔民送过来的。

    李老爷子有话,不许收任何费用,孩子们的吃穿用度全部李老四和长海负责。

    李老四和长海无所谓,赚了钱做些慈善事业回报社会也是应该。

    渔民更愿意,他们一年到头赚的哪点工分,别说送孩子去上学,能混个温饱就不错啦。

    现在有了这个无名岛,周边渔民的日子都好过不少,家里的妇女孩子没事儿跟着船上岛,帮李老四干点活,不光有收入还管吃管喝的。家里的孩子还能学点文化,吃喝比家里强百倍,学习用品都不用管,就连衣服都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