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这个主意太好了!这样一来,既有传统文化的底蕴,又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就这样,编写工作进行得很顺利。
大家都干劲十足,经常讨论到深夜。
有时候想到好的点子,半夜都要爬起来记录。
一个月后,基础篇的初稿完成了。
徐平安把一些识字的商人请来,让他们试着读读看。
“怎么样?”
他问道,“能看明白吗?”
“能!”
商人们都说,“虽然有些地方还要琢磨琢磨,但大致意思都明白。”
“那你们觉得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吗?”
商人们想了想,一个人说:“要是能再多加些实际的例子就更好了。”
“对!”
另一个人说,“最好是我们身边常见的事。”
徐平安把这些意见都记下来,让编写组根据这些反馈进行修改。
就在这时,赵钱孙匆匆跑来:“少主,外面有人求见。”
“谁啊?”
“是扬州商会的人。说是听说我们在编写商业读本,特意来讨教的。”
徐平安眼前一亮:“快请进来!”
原来这些人是专程从扬州赶来的。
他们在当地办了个商业学堂,想要这本读本作为教材。
“太好了!”
徐平安说,“我正想找人试用呢。这样,你们先看看初稿,提提意见。等正式完成了,就先在你们那里试用。”
扬州的人大喜:“那我们就在这里住几天,好好看看。”
“没问题!赵钱孙,安排客房。”
送走客人后,李老先生感慨道:“没想到这本书这么受欢迎。”
徐平安笑道:“这说明我们的想法是对的。大家都需要这样一本浅显易懂的商业读本。”
“是啊。”
李老先生说,“所以我们更要用心写好。对了,进阶篇什么时候开始?”
“不急。”
徐平安说,“让基础篇先试用一段时间,看看效果。根据实际情况再修改完善。”
“徐大人说得对。”
李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