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历史军事 > 重生刘辩,掌汉末英豪 > 第266章 各州赋税(1/4)
    第266章 各州赋税

    话虽这么说,但只要在大汉的土地上,都是朕的!

    刘辩顺势为陶谦送上夸赞。

    “就如朕所说,陶老爱卿的功绩让朕都不免亲自走一趟徐州,乱世之下,能将州郡治理如此得当,当为天下表率。”

    可惜了,徐州地方太小。

    要是徐州地盘大些,人口破个五百万,刘辩都不敢想会给他留多少家底,别说养活皇甫嵩那几十万人了,再来几十万也禁得住。

    陶谦谦虚的回道:“糜氏当为首功。”

    “哦?”刘辩望向糜竺。

    糜竺拱手一拜,解释道:“臣着糜氏庄园运用区田法,亩产可达四石。”

    人才啊,怪不得糜家富呢。

    达到南方水稻的产量了。

    刘辩心动道:“糜卿能否写个经验,朕好看看其他州郡能否学习?”

    “臣定将竭力!”糜竺拱手应下。

    接下来,卢植继续汇报着各项数据。

    青州,永和五年户49万,人口250万,耕地5800万亩,现在只剩下一百多万人,耕地1740万亩,人减少五成,地荒废七成。

    并州不在统计范围,那里耕地实在太少,更何况现在局势并不明朗,尚未设置州牧刺史,由北路军总管。

    冀州同上,不过卢植有推测。

    永和五年冀州户90万,人口593万,耕地万亩。

    按人口减少五成计算,现在还有三百万人,耕地五千多万亩。

    荒废五成的冀州,比得上人家的巅峰时期。

    幽州原户42万,口210万,耕地3600万亩。

    推测损失在五成左右。

    扬州数据模糊,巅峰时期超五百万口,耕地6200万亩水田,主要是山越太麻烦,否则实际耕地至少增加三四倍。

    水田亩产三石,甚至能达四石,几乎是北方的两倍。

    如果能把山越解决,扬州未来的潜力一州顶北方四五州不是问题。

    再往下,卢植又汇报了益州。

    重量级选手来了。

    永和五年益州户152万,口724万,耕地7800万亩水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