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他眼里的艳羡,笑呵呵的说:
“今年俺家丰收了,拿十斤粮食娶了个媳妇儿,家里多了些生气。”
放在以往能活命就不错了。
见卖炭翁艳羡之色更甚,汉子笑意收敛,犹豫着问:“老伯,你不再成个家?”
卖炭翁常来卖炭,街坊都混熟了,知道他家是个什么情况。
早年间家里老太婆被冻死了,膝下子女也被动乱和疾病夺去生命。
卖炭翁摇了摇头,叹气道:
“算了算了,还能活几年……就是可惜……”
可惜家里老伴和子女没多挺两年,昭宁年多好的光景却见不到。
租些田,农忙的时候种地,闲的时候跟朝廷做工,现在天冷了,还想赚钱的能去工坊工作。
比如衣坊、炭坊等,都是缺人的时候。
他老了,不想折腾了,挑起扁担,笑着说:
“十五文钱,账先给你们家记着,下次再一起给吧。”
有吃有喝他就满足了,万一自己哪天死在家里,没要回来的账就当做是做善事。
说不定邻里还会帮忙料理一下后事。
卖炭翁正准备走,汉子拉住他,挤眉弄眼道:
“街尾的王奶不就挺好,人家不经常给你家送热乎菜,搭伙过日子嘛。”
卖炭翁有些紧迫,刚想搪塞拒绝,汉子又一句话,让他竖起了耳朵。
“王奶他孙儿前几天参军了,汉军!不是备倭兵,当日老伯你不在,可热闹了,穿着铠甲骑着大马的汉军亲自来迎人呢,里正陪同,敲锣打鼓热闹的很。”
卖炭翁脸上多了些笑容,止不住的点头:
“参军好,参军好。”
汉子见他上心,朝他挤眉弄眼。
卖炭翁意识到不对,想赶紧走。
这时候,街道传来密集的马蹄声,引得不少村民走出家门。
抬眼望远处一看,一队手持令旗的传令兵骑马飞速掠过。
这一幕似曾相识,遥想去年初雪也是这般。
不知今年又是什么消息,值得一路禀告到洛阳。
马蹄的哒哒声由小到大,再由大变小,最后传来的,是传令兵急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