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母进来听见父子二人的打算,也没有多说什么,虽然心中还有不舍,但放任女儿一个人在京城,她也是不忍心的。
“咱们在姜家村的地也要找个靠得住的人卖掉,这些都是我和你娘半辈子攒下来的家产。”
姜父之前为了治腿已经卖掉了两亩地,剩下还有十八亩地,都是奋斗了半辈子攒下来的,要随便卖给其他人,他心里也放不下。
“给你二柱叔一家吧,他们家人多,不会让地空着的,而且种咱们的地,他们也不用给税。”姜父在姜家村待了大半辈子,自然清楚村里哪些人能买得起自己的地。
姜鹤年考上秀才之后,家里种的地是不用纳税的,家中的男子也不用去服兵役和徭役,这就是家中有一个读书人带来的最直观的好处。
“二柱他们一家能拿出这么多钱吗?”姜母有些担忧,“年前才娶了个媳妇,家里怕是没剩下什么银钱了。”
“明天鹤年你去问问,咱们家的地不愁卖,你二柱叔买不完,村子里总会有人要的。”
姜父不担心这个,他是有手艺的人,走到哪里都能靠自己的手艺挣上钱,虽然不能过上挥霍的日子,但养家糊口是没有问题的。
“爹说的没错,咱们家的地是良田,而且买回去不用纳税,地里种出来多少都是自己的,不愁没人买。”
“爹、娘,你们先休息吧,卖地的事情明天我去找村长商量。”
姜鹤年三两口吃完桌上的面,也不继续打扰姜父姜母休息,拿着碗洗完回了自己的房间。
姜父姜母的房间很快就熄灯了,但姜鹤年却躺在床上久久无法入睡。
他起身翻出抽屉里山长给的推荐信,心中的念头越发坚定。
他去京城念头不是一日两日了,府城的书院自然已经算好了,但是许多有名的大儒不会来府城,他们即便是有讲学也都在京城举办。
府城的夫子也好,但眼界到底不如京城的那些夫子宽阔,要想在乡试和会试当中取得靠前的名次,不仅需要天赋和努力还需要了解考官的出题喜好,这些都不是在府城能知晓的。
京城是考试圣地,也是学子们心中最向往的地方。
不仅仅因为有最好的老师,还因为那里能得到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