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其他类型 > 傻柱搬家之老邻居的噩梦 > 第95章 委屈的大茂(1/4)
    后圆恩寺胡同内有一座中西合璧的建筑,名为“恩园”,原为清代庆亲王次子载旉的府邸。

    这座宅邸历经多次易主,成为蒋介石来北平时的下榻之处。

    新中国成立后,此处先后成为中共中央华北局办公处、南斯拉夫大使馆、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等机构的所在地,现为友好宾馆。

    后圆恩寺胡同13号则以后是茅盾故居,原为元代圆恩寺遗址。

    1974年,茅盾才会迁入此地,门前的影壁上会刻有邓颖超同志题写的“茅盾故居”四字。

    与周围深宅大院相比显得普通而不起眼。

    这座不大的两进四合院,在茅盾诞辰110周年之际经过整修重新开放。

    故居前院矗立着茅盾先生的半身塑像,周围房间展示了他的生平事迹。

    后院则按照先生生前的样子布置了卧室、起居室和书房等。

    茅盾先生在新中国成立后一直住在东四头条的文化部宿舍,1974年搬至后圆恩寺胡同,直到1981年病逝,在这里度过了他最后的七年时光。

    此外,黑芝麻胡同也拥有一些深宅大院,目前多为私人或单位所有。

    胡同内保存有清光绪内务府大臣奎俊的府邸,这是一座带有花园的建筑,位于七级台阶之上,共有五进院落。

    如今,花园及部分院落已被黑芝麻胡同小学占用,该小学为市级保护四合院,拥有370多年的历史。

    黑芝麻胡同小学在东城区享有较高声誉,其东校区前身为1644年建立的镶黄旗官学,西校区则设在清末奎俊王府的东花园内,前身为1923年成立的“中华女子职业学校”,后于1949年更名为“私立宏仁小学”,1956年后正式定名为黑芝麻胡同小学。

    着名作家茅盾先生曾亲自为学校题写校名。

    关于黑芝麻胡同名称的由来,据传是因胡同内曾有一位姓何的糊纸马匠,其开设的“七巧斋”作坊后来被人们以谐音称为何纸马胡同,进而演变为黑芝麻胡同。

    傻柱一路逛来带着雨水在南锣鼓巷绕了一个大圈。

    回到了菊儿胡同,自己现在的住处,南锣鼓巷137号院坐落于历史悠久的菊儿胡同社区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