曳船的特种钢材船体强度始终有限,第一次全功率开车就有五艘拖曳船被拉断了主轴,十八艘拖曳船的船体被撕扯变形,近二十艘拖曳船的船尾被撕裂。
拉不动,根本就拉不动。特种钢材的强度上限就在那里,拖曳船的功率暂时来看问题不大,缆绳更是没有任何问题,这就是一个死局。
“好像真的拉不上来呀!”
深海栋梁组织专家团队紧急讨论商讨对策,海底的东西,似乎真的已与海床融为一体了,想要撬动它,得另想他法。
有专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它沉在海底那么久,其中必然也有很多的淤泥堆积,还得考虑海底压强,使用蛮力显然并非上策。
也有专家表示,淤泥也是最好的粘合剂,它在海底沉了那么久,与海床之中的淤泥肯定形成了一个真空环境,这就类似于一个吸盘,彼此已经牢牢吸附,要想撬动它,恐怕得派出机器人清淤才行,不仅仅是它和海床之间淤泥需要清理,它上面堆积的淤泥也得尽数清除。
深海栋梁怎能考虑不到淤泥问题?但是时间不在他们这边,如果真的派出机器人清淤,将需要非常非常多的时间,他选择使用拖曳船硬拉,就是想力大砖飞,害怕夜长梦多。
米,这个距离放到地面上很短,放到天上也不高,但放在水下在海底却已经逼近人力极限,什么机器能米的高水压之下自由控制呢?
专家可以自由地抒发自己的观点,但现实中的难题还得深海栋梁去斟酌考虑。
谁当家谁知道柴米油盐贵,上嘴唇碰下嘴唇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吗?那只是能彰显专家权威专业的一种方式而已。
深海栋梁一向务实,他不想听那些有的没的,摆了摆手说道:
“不派机器人清淤,蛟龙五号进行行动前调试,明天入海安装爆破装置!”
此言一出,与会专家面面相觑,都有些不安,爆破装置是终极方案,是不得已的选择,一旦启用,必然会引起强大的舆论反响,这对于盛国的国际声誉来说将非常不利。如此就要启用爆破装置是不是太过草率了些?
“就这么定了,蛟龙五号明天给我调试完成。”深海栋梁最终决策。
散会后,深海栋梁直接组织盛国最高会议,向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