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皱着眉头,陷入了沉思。

    扶苏见状,连忙打圆场:

    “谷少府所言不无道理,但此事事关重大,朕定会全力支持。孔先生德高望重,想必能说服那些世家。”

    他顿了顿,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脑海中浮现:

    “朕以为,不如由朝廷出资,建立一个专门的机构,负责书籍的收集、抄录和保存。如此一来,既能保护珍贵的典籍,又能将其广泛传播,岂不两全其美?”

    孔鲋的眼睛一亮,抚掌赞叹:

    “陛下圣明!此举功在千秋,利在万代!老朽定当竭尽全力,为此事奔走!”

    他激动得老脸通红。

    扶苏看向谷铭,目光中带着询问之意:

    “谷少府以为如何?”

    谷铭心中暗笑,这扶苏还真是个行动派,想到就做。

    “陛下英明,此举定能造福万民。”

    谷铭拱手道。

    扶苏龙颜大悦,当即拍板决定,将这个机构命名为“文澜阁”。

    并任命孔鲋为阁主,全权负责文澜阁的筹建工作。

    孔鲋精神矍铄,兴致勃勃地讨论着文澜阁的未来规划。

    眼看日头西斜,孔鲋起身告辞。

    转过身来,目光落在了谷铭腰间悬挂的一块玉佩上。

    那玉佩雕琢成葫芦的形状,通体莹润,在阳光下散发着温润的光泽。

    “谷少府,这玉佩倒是别致,不知是何处所得?”

    孔鲋捋着胡须,好奇地问道。

    谷铭顺着他的目光看去,摸了摸腰间的玉佩,笑道:

    “哦,这块玉佩啊,是在泰山郡的时候,一位郎中赠予的,说是保平安的。”

    他轻描淡写地带过。

    孔鲋却眯起了眼睛,这玉佩的材质和雕工都非同寻常,而且这葫芦的形状……

    他心中一动,莫非是……

    “那位郎中,可是姓何?”

    孔鲋试探性地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

    谷铭闻言,心中微微一惊,这老先生好眼力!

    他面上不动声色,故作惊讶道。

    “孔先生莫不是与这何郎中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