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和质量,刻碑立传,流芳百世。如此一来,那些世家大族为了名声和地位,必然会争相捐书。”
孔鲋闻言,不禁拍手叫好。
“妙计!妙计!如此一来,那些世家大族为了面子,必然会争相捐书,到时候,文澜阁的藏书必然丰富无比!”
谷铭又补充道。
“当然,为了防止他们滥竽充数,捐献一些无用的书籍,我们还需要制定一套严格的评审标准,对捐献的书籍进行筛选,确保文澜阁的藏书质量。”
“谷少府考虑周全,老朽佩服!只是,这‘文澜世家’的称号,陛下会同意吗?”
“陛下那边,先生不必担心,”
谷铭胸有成竹。
“此事于国于民都有利,陛下定会准奏。先生不如先拟定一个章程,也好早做准备,在下这就进宫面圣。”
孔鲋闻言大喜,作揖道。
“如此甚好!谷少府果然思虑周全,老朽这就去办!”说罢,便兴冲冲地准备去了,留下谷铭一人,摇头轻笑。
谷铭来到扶苏的书房,将计划和盘托出。
扶苏听罢,龙颜大悦,一掌拍在案上,赞叹道。
“好!谷少府此计甚妙!朕准了!‘文澜世家’的称号,朕也允了!此事就交给少府和孔先生全权负责,礼部需全力配合!”
扶苏深知世家大族盘根错节,不好掌控。
文澜阁的建立不仅需要藏书,更需要世家的支持,才能真正起到教化天下的作用。
“陛下,臣还有一策,可使文澜阁更加名副其实,也更能笼络世家之心。”
谷铭拱手说道。
扶苏见谷铭胸有成竹,便饶有兴致地问道。
“爱卿有何妙计,但说无妨。”
谷铭略一沉吟,说道。
“如今我大秦只有官学,入学子弟多为官宦之后,寒门子弟鲜有入学的机会。臣以为,可以开办太学,广纳天下英才,由国家统一培养官员。所有捐书的世家,可差遣一两名家族子弟到太学进学。”
扶苏闻言,眉头微皱,沉思片刻,问道。
“开办太学,所需师资、经费甚多,国库恐难以支撑啊。”
谷铭微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