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整理一下思路。”
扫墓?
朱元璋突然好想问,有没有去扫他的墓?
但他还是硬生生给憋住了。
现在人就坐在他面前,问他有没有去扫自己的墓,这不是晦气吗?
再加上朱辰这一支朱家人是后来避祸逃至民间,已经不记录在他朱元璋的名下,又怎么会去扫他的墓?
剩下的话,虽然“卡文”“请假”之类的词有些新颖,但朱元璋大概听懂了朱辰的意思,就是没灵感了呗,所以朱元璋也没有就这个话题继续说下去的意思。
不过让朱元璋没有想到的是,朱辰这一次竟然主动问起了大明的情况。
大明现在发展成什么样了?大明的财政是什么情况?松江特区那边有没有进一步的发展?红薯推广的情况?煤炭使用的情况?燧发枪生产出来没有?冷兵器卖得怎么样?银行现在怎么样了等等……一长串的问题。
朱辰问得很细,朱元璋回答得也很细。
朱元璋将大明发生的变化,一五一十的跟朱辰娓娓道来,像竹筒倒豆子一样,几乎没有什么隐瞒,甚至朱辰没有问到的,比如用火器震慑西南土司的事情,朱元璋也都一并说了。
事实上朱元璋并没有什么好隐瞒的,因为这一切的变化本就都源于朱辰,而且这个持续的变化还都依赖着朱辰,没有朱辰,朱元璋甚至都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
所以,如果朱辰都没资格了解,那就没人有资格了。
只有朱辰了解得越细致,才能做出越正确越符合大明现状的政策,朱元璋甚至希望朱辰能够亲自过去看一看。
事实上,朱辰自己也是想过去看一看的。
除了上述原因外,还有就是他写的小说,如果他能够详细的了解大明的变化,那就不至于卡文,没思路。
因为重复历史容易,推演历史就很难。
帮助朱元璋实现大明前所未有的辉煌,也是帮助自己完成这部小说的创作。
此刻,听着朱元璋的讲述,朱辰其实是有被惊讶到的。
他惊讶于大明的变化,只能说,他还是低估了朱元璋改变的决心。
因为在原来历史的轨迹,朱元璋的治国理念和政策都带有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