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更加勤勉奋进。”王爷只是微微颔首,神色淡然。
随后,王爷等人准备离去。刚踏出书院大门,便听到身后传来朗朗读书声,正是那副对联中的词句。王爷嘴角不经意间泛起一抹浅笑,这文昌书院虽地处夏国,却有着浓厚的治学氛围,这一番笔墨也算值得。
行至半路,马传书好奇问道:“王爷今日为何如此爽快应下撰联之事?以往王爷可是不喜这般应酬。”王爷抬眸望向远方,缓缓说道:“本王观那夏院长一心只为书院学子,其情真挚,再者这文昌书院传承多年,底蕴深厚,本王不过略尽绵薄之力罢了。”说罢,一行人渐行渐远,只留那文昌书院在身后沐浴于阳光之下。
当华在一行回到番馆时,夏国太子和三皇子已在门口等候。
太子上前一步,“华王爷讲学辛苦了。父皇令我等在此恭候,设小宴款待。”
华在王爷抱拳回礼,“多谢太子殿下盛情。”
而后随着太子进了一家高档饭馆。宴席之上,珍馐美酒罗列。
酒过三巡,夏国太子说,“听闻华王爷在文昌学院讲的是‘治国之道’与‘为人臣者’的准则。王爷说治国之道,首重民生。民富则国安,民强则国强。为官者应清正廉洁,不可鱼肉百姓。本太子听了受益匪浅。王爷又说到为人臣者,需忠君爱国,然君若不仁,亦不可盲目愚忠。这里言及不可盲目愚忠,前有未闻,可有深意?”
华在王爷放下酒杯,环视众人后从容说道:“太子殿下,君者,舟也;庶民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若君主失德,视臣民如蝼蚁,肆意践踏,那臣子一味愚忠,只会助长君恶,终将导致社稷倾颓。真正的忠臣,应谏君之过,导君向善,若君仍一意孤行,臣子也要懂得顺应民意。”
太子听后,沉思良久,“王爷之言,仿若醍醐灌顶。但君权受命于天,若是臣子违逆君主,是否有损纲常?”
王爷轻笑一声,“太子殿下,君权受命于天,君主代表上天在人间行使统治权力,但受命的不只是权力,更多的是义务和责任,君要替上天服务好苍生,你要替天行道。若是君主的所作所为完全背离了天理和人道,难道上天还会一直庇护于他吗?如果真的如此,那又该如何解释历史长河中那众多朝代的兴衰更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