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初苓坐在座位上。
魏北望就在不远处拉着扶手站着。
宋初苓下车。
魏北望也下车。
宋初苓走进农机厂。
魏北望也要跟着进。
然后就听宋初苓跟门卫的大爷说:“我不认识他!他一直跟着我!”
于是魏北望就被拦住了。
“同志,你有临时出入证吗?”门卫大爷询问。
魏北望当然没有。
抬头望向宋初苓,就见对方得意地扬起下巴转身走了。
接下来的几天。
宋初苓和农机厂的技术员埋头奋战,加班加点地画图和编写生产工艺。
农历研究所的贺主任也派了两个研究员来协助。
有了专业人士的帮忙,宋初苓如虎添翼。
而胡主任也接到了农机局的通知。
小型联合收割机和机动打稻机在农机局试投产。
生产周期为十五天。
时间紧,任务重。
为了加快生产进度,几乎宋初苓等人完成一个分部件的拆分,就会立即发到生产车间进行零件加工。
需要采购的部分,胡厂长更是亲自联系,让对方尽快送货过来。
宋初苓画完图纸,也没闲着。
除了检查采购回来的元器件之外,就是在车间盯着那些加工的零件。
遇到有公差不符合要求的,便直接给出补救方案或者勒令重新加工。
眼看着工期越来越近,胡厂长心里有些没底。
私下问宋初苓:“小宋同志,这两台机器能在要求时间内全部加工组装完吗?要是组装完运行不起来怎么办?”
“只要所有零件都符合要求,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宋初苓信心满满。
两周后。
看着车间里两台刚组装出来的设备,胡厂长几乎喜极而泣。
农机研究所的贺主任笑着夸赞:“不愧是老牌农机厂啊!两周时间,竟然真的把机器做出来了!老胡,这回你不用自请下岗了!”
“什么自请下岗?”宋初苓惊讶地问。
胡厂长笑了笑,这才告诉她这句话的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