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这些样式,也是犯难,毕竟和传统的农具差别不小,可在杨英豪的耐心讲解和指导下,经过多次尝试,终于成功打造出了第一批改良后的农具。
杨英豪又亲自带着这些农具回到了那个村庄,让村民们试用。村民们一开始还有些不敢上手,杨英豪便亲自示范起来,只见那改良后的曲辕犁,耕起地来确实更加轻便省力,而且翻土的效果更好;那简易播种器,能让种子均匀地播撒在地里,大大节省了人力和时间。
村民们见状,纷纷争抢着试用,用过之后都赞不绝口,直呼这是造福百姓的好东西。杨英豪趁机说道:“各位乡亲,这些农具啊,大家可以照着样子找工匠打造,日后用起来,这庄稼种起来就轻松多了,收成也有望更好呢。”
在推广改良农具的同时,杨英豪又开始琢磨起种植技术的革新。他想起自己曾了解过的轮作、间作等种植方法,能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还能增强土地肥力,减少病虫害。
于是,杨英豪又请来了几位经验丰富的老农和熟知农事的谋士,一起探讨如何在大明的土地上推广这些技术。谋士们觉得这方法虽好,可百姓们大多习惯了传统的种植方式,怕是一时难以接受。
杨英豪便决定先在几个村庄进行试点,他亲自下到田间,带着老农们按照新的种植方法进行耕种,耐心地给他们讲解其中的道理和好处,比如轮作能让土地有休息恢复肥力的时间,间作可以让不同作物相互依存,减少害虫滋生等。
经过一季的种植,到了收获的时候,采用新种植技术的田地,收成果然比以往传统种植的田地多出了不少。这个结果让周边村庄的百姓们都大为震惊,纷纷跑来打听这是怎么做到的。
杨英豪抓住这个机会,让那些参与试点的老农们现身说法,给大家讲述新种植技术的优势。很快,越来越多的村庄开始主动学习并采用这些新技术,大明的农田里呈现出一片新的景象。
然而,这农桑革新的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一些保守的地主和乡绅觉得这些新东西破坏了祖宗的规矩,而且担心会影响到他们收租等既得利益,便在暗地里散播谣言,说这是不祥之兆,用了这些会触怒神灵,导致庄稼颗粒无收。
不少不明就里的百姓听了这些谣言,心中也打起了退堂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