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边境那边,虽说与北方游牧民族议和通商,局势相对平稳,可朱祁钰依旧不敢放松警惕。他安排了更多的探子深入草原,密切关注着游牧民族各个部落的动向,同时还督促边境的守军加强训练,更新军备,以防万一。
边境守将王将军给朱祁钰来信说道:“殿下,有您这般上心,咱们守起这边境来心里也踏实多了。如今那新式火器在军中发挥了大作用,士兵们训练起来也更带劲了,只是这火器的弹药储备还需再增加些,以防不时之需啊。”
朱祁钰立刻回信道:“王将军所言极是,本王这就与工部商议,尽快安排一批弹药运往边境,你且让将士们继续好好操练,守护好我大明的疆土,有任何情况及时来报。”
然而,太子那边依旧没有停止对朱祁钰的暗中打压。他拉拢了一些朝臣,在朝堂上时常针对朱祁钰提出的建议进行反驳,试图破坏朱祁钰的计划。
一次,商讨关于在各地增设学府,进一步培养人才的事,朱祁钰说道:“父皇,如今我大明发展迅速,对人才的需求愈发迫切,各地若能增设学府,让更多的寒门子弟有机会读书识字,日后也好为朝廷所用,为大明的繁荣添砖加瓦啊。”
可还没等其他人发表意见,太子便抢先说道:“钰王殿下,这增设学府可不是小事,且不说要耗费大量的钱财,就说这师资从何而来?万一办得不好,那岂不是白白浪费了朝廷的银子,依儿臣看,还是先缓一缓,把现有的学府办好才是正经。”
朱祁钰看向太子,心中虽无奈,却还是耐心地解释道:“太子殿下,师资一事,咱们可以从那些有学识的举子、退隐的官员中选拔,而且这钱财方面,朝廷出一部分,也可号召地方乡绅捐资,只要用心去办,定能办好。况且培养人才乃是百年大计,关乎我大明的未来,刻不容缓啊。”
皇帝朱瞻基听着两人的争论,说道:“此事你们各有各的道理,这样吧,让礼部和户部去详细核算一下所需的开支以及可行性,再上呈一份详细的奏疏来,朕再做定夺。”
下了朝后,朱祁钰的心腹张诚气愤地说道:“殿下,太子这明显是故意刁难啊,无论殿下您提出什么好点子,他都要反对,实在是太过分了。”
朱祁钰倒是很淡然,说道:“他身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