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铳,利用火器的射程优势,对敌军进行远程打击。
在一次战斗中,游牧民族的骑兵如往常一样发起了猛烈的冲锋。他们呼啸而来,马蹄扬起阵阵尘土。然而,当他们接近大明守军的阵地时,戚继光一声令下,火炮齐鸣,火铳齐发。密集的弹丸如雨点般射向敌军,瞬间将敌军的冲锋阵型打乱。许多骑兵连人带马被击中,倒在血泊之中。
巴特尔见势不妙,迅速调整战术。他指挥骑兵分成小队,从不同方向迂回包抄大明守军的阵地,试图寻找明军的防御漏洞。戚继光早有防备,他派出机动性强的骑兵部队与敌军周旋,同时利用步兵的方阵,配合火器部队,形成了一道坚固的防线。
双方陷入了一场激烈的拉锯战。战场上,喊杀声、惨叫声交织在一起,硝烟弥漫。大明的士兵们深知自己肩负的使命,他们不畏强敌,奋勇抵抗。许多士兵在战斗中受伤甚至牺牲,但他们依然坚守阵地,没有丝毫退缩。
在后方,朱见深积极组织粮草和物资的供应。他下令全国范围内征集粮草,调运到边境地区。同时,他鼓励百姓们为前线将士制作衣物、鞋子等物资,支援抗敌斗争。
随着战争的持续,大明的军队逐渐适应了敌军的战术,开始发起反击。戚继光挑选了一支精锐的骑兵部队,由他亲自率领,在一个夜晚悄悄地出城,绕道敌军的后方。第二天清晨,当敌军正在准备新一轮的进攻时,戚继光率领的骑兵部队如神兵天降,突然出现在敌军的后方营地。
他们发起了猛烈的攻击,烧毁了敌军的粮草辎重,打乱了敌军的指挥系统。巴特尔惊慌失措,急忙调回正在前线进攻的部队,回援后方。然而,在回援途中,他们又遭到了大明守军的伏击。戚继光巧妙地利用地形优势,设下了重重陷阱,让敌军陷入了绝境。
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巴特尔的军队遭受了重创。他们的兵力锐减,士气低落。而大明的军队则越战越勇,乘胜追击。戚继光率领大军一路北上,收复了许多被敌军占领的边境城镇和村庄。
然而,游牧民族并没有就此甘心失败。巴特尔在退回草原后,一面休养生息,一面派人前往西方,寻求与其他势力的联合。他深知,仅凭自己的力量难以与大明抗衡,只有借助外部力量,才能有机会再次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