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随时可能改变立场,给大明的外交带来不确定性。
面对这些新的问题和挑战,朱见深与贤才们再次齐聚朝堂,深入商讨应对之策。苏瑾提出,针对“农会”发展受阻问题,应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监督考核,将“农会”的建设和发展纳入地方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对那些积极推动“农会”发展、成效显着的官员给予晋升和奖励,对消极抵制的官员进行严厉惩处。同时,朝廷应加大对“农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力度,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和农业生产资料。对于工业改革中新技术推广难的问题,林渊建议朝廷设立“工业创新扶持基金”,专门为那些愿意引进新技术、进行设备改造的工厂提供低息贷款和补贴。同时,组织宣传团队,深入民间工厂,宣传新技术的优势和发展前景,提高工匠和商人对新技术的认识和接受度。在军事方面,林渊表示将进一步加强军队的思想教育工作,通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军人荣誉感教育等活动,增强士兵的纪律意识和使命感,消除抵触情绪。同时,加大对军队的投入,改善士兵的生活待遇和训练条件,提高他们对改革的支持度。在外交上,朱见深决定加强大明的情报收集和分析能力,建立专门的外交情报机构,及时掌握各国的动态和意图,以便在外交博弈中能够提前做出应对预案,灵活调整外交策略。
在朱见深和贤才们的共同努力下,大明的革新逐渐克服了重重困难,开始显现出积极的成效。农业生产稳步提高,农民的生活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工业创新成果开始在民间工厂得到应用,工业竞争力逐渐增强;军事力量得到有效提升,军队的战斗力和纪律性有了明显提高;外交关系也逐渐趋于稳定,大明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巩固。然而,朱见深深知,大明的未来依然充满挑战,需要持续不断地努力和探索,才能真正实现长治久安和繁荣昌盛。